心中舒展。
这已经不是齐隽第一次看齐玉璇写字了,可每一次,他都觉得她落笔生风、一丝不苟的专注模样格外动人。
像是狸奴爪子在心尖尖上轻挠,又痒又酥。
批复没有很多字,又因为是她代笔,力求言简意赅,三两句话便写完一本奏折。
齐隽口述,齐玉璇听声落笔,写得又快又好,一会儿就将几本奏折都写完了。
她一抬头,看向那几本等着晾干墨迹的奏折,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太久没写字,手生了,即便自己已经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了,还是有些地方写的不太好。
她强调了一句:“是殿下要我代笔的,写的不好,让诸位大人看见了笑话,可不关我的事。”
齐隽挑眉:“谁敢笑话你?”
是啊,能给太子代笔的人,地位等同于太子,大臣们看见只会觉得好奇、或者担心太子安危,哪里敢真的品头论足?
齐玉璇意识到了,但她不想说她其实还是自卑,有一搭没一搭地洗着笔,没再说话。
齐隽看着她的侧脸,忽然说:
“之后每日都来为我代笔好吗?我的左手还得好几日才能好,在那之前,奏折都需要批复,旁人我不放心。”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齐玉璇当然不会拒绝,她点了点头。
像是知道齐隽这是刻意挑起话题,齐玉璇问:
“那之后,殿下如何打算?和越国战事拖得久了,每一日都在耗费粮草不说,百姓也惶惶不可终日,而且最重要的是殿下您久在边关,京中唯恐生变。”
她说的都是现今存在的问题。
耗费粮草倒是不用太着急,自从去年赵氏彻底投诚,他们的银子如今几乎成了国库的储备库,但凡朝廷需要,没有不应的。
民心确实是个大问题,远的不说,就说昆城,如今已经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了,好些人甚至都开始走亲访友,打算一起举家逃去更加太平的东边去。
最后就是太子就不在京城一事。
齐隽出京之前,朝政就委托了长公主和左右二相三位襄助,必要时,长公主能绝对压制二相,不用担心皇室会被策反,至于那些小打小闹,齐隽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回朝时再另行清算。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不比寻常地方,有时候需要锱铢必较,有时候则需要装糊涂,这些帝王驭臣用人之术,齐隽显然已经得心应手。
齐隽微微偏头,看向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