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队长也附和道:“太子爷说得对,我们现在就是要考虑各自可能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此时,太子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说道:“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柳公公逃到天上王那边去,从而取消他们原定的偷营劫寨计划,他们的计划一旦取消,我们水淹七军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子初说道:“另外,一旦柳公公走漏消息,知道我们这里本部人马不多,援军未到,那么他们定会抄我们的后路,前后夹击,这样我们可就更危险了,形势不容乐观。”
小队长犹豫片刻后,建议道:“太子爷,要不我们大军暂时后退一步,避开敌人的锋芒,等待援军的到来?或者兵分三处把守,成掎角之势,互相拱卫,天上王他们一看,或许不敢轻举妄动,为我们等待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太子闻言,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子初,问道:“先生,您对此有何看法?”
太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子初的尊重和信任。子初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他神色坚定地说道:“不妥,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而选择后退。只有迎难而上,战斗到底,才能彰显我们的决心和勇气。况且,后退一步并不意味着敌人不攻击,反而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嚣张,同时老夫也反对兵分三路。”
太子问道:“先生,您具体的理由何在?”
子初说道: “首先,自古以来,打仗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就是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便开始衰落。到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如今太子爷领兵到了城下,若是一战未开就撤退,那必然会给人留下话柄。知道的人或许会说我们兵力不足,情有可原。但那些不知情的人,恐怕会以为我们怯敌怕战。这样一来,很容易动摇军心,尤其是京城那边的百姓和将士。一旦他们听说我们撤退的消息,包括那些前来支援的部队,他们的士气和人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其次,敌人若是见我们撤退,必然会更加得意猖狂。他们可能会调转枪头,直接攻打京城。他们知道京城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京城乃是国家之命脉,大王更是楚国之魂魄,京城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京城危急,我们势必然全军而出,在城下与之决一死战。而天上王就将我们包围,以逸待劳,这叫围魏救赵。”
太子边听,边点头。子初见太子赞同自己的观点,于是继续分析道:“同时,小队长的分兵之策,老夫认为也不可取。我们人数本来就不多,加上援军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