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只是将这些收获取出来一部分,分发给士兵们,这也是理所应当,各位以为如何?”
群臣短暂的议论片刻后,便终于各自提出表态,这其中支持庆修的占绝大多数。
“庆国公所言极是,我也认为这样能极大提升军队的士气。”
“虽说朝廷的开支增加了,可相对于收益而言,这些支出也并不算什么。”
“陛下可采纳庆国公的意见,我等认为可行!”
……
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就连杜如晦都在低头仔细琢磨这些事情。
他也确实能想到如此改革军制对士兵们提升士气的收效,但是这一决策太过重大,必须好好斟酌。
并非是杜如晦,李二也在仔细斟酌,生怕这其中有他想不到的麻烦。
并非是所有好的决策,都应当立刻选择应用,而且很多决策也未必真的就像表面看上去那般好。
大唐帝国是一个极其庞大繁琐的体系,任何一道政令调整,中间许多环节的调动都会相应变化。
如今的大唐,还处于府兵、募兵的二者共存状态,至少目前已经是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平衡点。
若是如庆修所要求的这样改革,府兵将彻底消失,意味着朝廷和士兵的关系正式进入了招募、管理的状态。
府兵制从南北朝时期出现,对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十分显着,如今这一制度显然还在处于上升期。
如果就此摒弃,募兵制是否能完美替代府兵制,甚至还进一步的更大提升军队战斗力,也是难说。
谁知道募兵制会不会让士兵们战斗意志沉沦,甚至当兵只愿意为了混一口饭,一把军饷?
庆修看出了李二的犹豫,他也确实明白,这种事情要多多思量,尤其是像李二这样的君主。
“陛下,此事应当多加考量,府兵时至今日,已经有诸多缺陷,如果有朝一日大唐停止对外扩张,没有攻占的土地可分割,又如何能维持军队的战力和士气?”
他这一句话,直接正中府兵制的最关键处,也是这一制度最无法绕开的麻烦。
府兵制的士兵之所以愿意自带口粮、铠甲武器甚至战马随军出征,还是因为每次打胜仗过后,他们都能分配到大量的土地。
而时至今日,朝廷对外扩张所打下的土地,已经波及到了西域的大片不毛之地,用万里之遥的沙漠分割给士兵,岂不是逼着他们造反?
虽然如今中原、关中还有不少肥沃的土地可以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