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先汉以来,中原从南北朝至前隋,不一向都是如此么?”
杜如晦这话说的并不太妥当,如今大唐对士兵们的待遇,可要远远比仍然用府兵制的前朝、南北朝强多了。
府兵制下,不但战死、伤残没有抚恤,甚至随军都得自备铠甲武器、口粮,而朝廷给的也仅仅只有少量的保底饷银。
若是那时候在战场上拿到军功,自然可以升军阶、拿土地和钱银,可要是寸功不立,结果就是碌碌无为,最后带着一身的伤病告老还乡。
在那个连续动乱三百多年的时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不是一句空话。
两相对比,至少现在的府兵制经过庆修的一定程度改革,士兵们能够拿到的粮饷也越来越多,虽说退役之后并没有多少补偿,但当兵几年下来,多多少少能攒下来一些钱。
至少杜如晦自己来看,朝廷已经是做的相当到位。
而且不仅仅是他,朝堂下的官员们也觉得,这似乎并无不妥。
还是李二看的深远,他直接问庆修:“你觉得如今的军饷制度,不妥?”
“确实。”
庆修点头,“士兵不同于士农工商,他们上战场打仗,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而且维持军队战力,于国于民都极其重要。”
“要维持住军队的士气,自然就要丰足粮饷,要是士兵冲锋作战时,总是想着自己负伤之后,退役无人能赡养,一身的伤势连糊口都勉强,他们还能拼命作战吗?”
“正如突厥人,打比他们弱的对手时,一个个打起来骁勇无比,生怕落后片刻抢不到战利品,可要是面对同水平的敌人,或者是远远强过他们的,开战时便畏首畏尾,不敢冲锋,生怕战死沙场。”
“不正是因为,他们人人都有后顾之忧,不敢在战场上竭力作战!”
庆修这番话颇有见地,也让在场的众多官员想到了诸多此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尤其是他们当中,有不少武官是从隋末大乱世那个时代一刀一枪打拼到今天的,他们深切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士兵们在战场上是打胜不打败的。
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士兵的战意高昂,可若是僵持不下,甚至军中的情况陷入劣势,很难维持军中士气不变。
尤其是李二,他征战半生,对军队的情况最为了解。
如今唐军虽然能够多次在以少对多的战争中获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太精良了,他们面对任何敌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