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灾情,还要抽调钱财去赈灾。地方的治理,也需要调拨钱财。
要运转朝廷,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像宋徽宗那样的朝廷,不管地方百姓的死活,不管地方的治理,只想着敲骨吸髓般的从地方捞钱,那倒是简单。
反正看不到就没穷人。
李纲、徐处仁等人不一样,身处盛世,都有自己的抱负,希望做盛世名臣,希望治理好地方。
这样的前提下,朝廷遇到了问题就不能摆烂,不能不管,反而花钱的地方很多,日子反而过得紧巴巴的。
多亏皇帝征讨金国缴获无数的粮食,抄家也得了许多的钱财,能够直接发放兵饷这些,朝廷没有供应太多。
否则,朝廷的日子更难。
李纲思考许久,回答道:“徐相公、吴相公,关于疏通汴河的事情,以及解决黄河改道的事情,等陛下返回后请陛下决断。”
“我的意见,汴河必须要疏通了,必须要推进。”
“不彻底解决这事儿,其他的事情都会受到影响。反过来河道疏通后,物资运输通畅,商业更繁华,对朝廷的帮助也更大,毕竟能收取更多的赋税。”
徐处仁道:“我同意!”
吴敏点头道:“我也同意,只不过这事儿还是要想办法,尽可能少花钱。”
三人商量妥当后,脸上的愁眉也散去一些。
好在皇帝回来了。
皇帝回来,主心骨就有了。
却在此时,有侍从急匆匆的走进来,禀报道:“李相公,陛下率领的队伍,再有半个时辰就要抵达东京了。”
“好,终于回来了!”
李纲心中欢喜,吩咐道:“去通知太子殿下。由太子殿下带队,我们文武百官一起去迎接陛下凯旋。”
侍从得了吩咐,立刻去通报。
不到一刻钟,太子和李纲等人汇合,又有种师道带着枢密院的官员汇合,文武官员一起到了东京城的北城门外迎接。
与此同时,赵桓凯旋的消息也传开了。
无数东京城的百姓,绕路去了北门外,在远处开阔的地带等着,准备围观皇帝凯旋。
无数人,翘首以盼。
无数人,眼神激动。
太子眼中也有期待,笑道:“李师傅,父皇回国后,暂时不会离开了吧?朝廷接下来,没有大战了吧?”
“不会了!”
李纲笃定回答。
皇帝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