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客气。
中国式的人情世故就是这样,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未及迎接说失迎,请人勿送说留步。
通常孩子们都不理解,只会认为太麻烦,大人们之间怎么就这么复杂呢,简单直接一些不好吗?心底还在暗暗发誓:以后自己长大了,开心就笑,伤心就哭。见着亲近的人就拥抱,讨厌的人就抗拒。
但是长大以后,大家褪下了稚嫩的面庞,也开始学着父母一般,将心思都埋在心底,换上了一副面孔,变得圆滑,变得世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陈校长,怎么今天小旭没来?”
胖婶还是忍不住问出声。
“她呀?害,今天话剧团那边工作太忙了,刚好又赶上其他人家里有事请假,所以让她顶了个岗。”
“陈校长?”
“哎呀,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咱们陈导,去年已经出任了戏曲学院的院长,现在得改口叫陈校长了。”
“恭喜恭喜,陈校长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陈江从特殊时期过来,他的身份也比较敏感,在去年平反后,便担任了戏曲学院校长一职。
“不算苦尽甘来,不管在哪,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陈江摆了摆手,笑着解释。
“陈校长这话,可是和卫华说的差不多,怪不得都是文化人呢。”
“哦?他说什么了?”
陈江有些好奇,想知道这孩子说了些什么。
于是胖婶将刚才钟卫华说过的话复述了一遍,最后又反问了钟卫华一句:
“最后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卫华。”
“岗位分工不同,奉献目标一致。”
“对对对,就是这句。说得太好了。”
胖婶拍了拍手。
“小伙子,觉悟很高啊,肚子里墨水也不少。”
陈江欣赏的看了他一眼。
“没有,我也就是随口说说。”
后边的时间,钟卫华也只是偶尔附和一句,自己不熟悉的方面,绝不多插嘴。
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你不会聊天,而是你不懂得倾听。别人在说话的时候,并不需要你着急的去回应,当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内容本身,思考你该怎么回,这时候就已经陷入了误区。
因为你绞尽脑汁组织语言的时候,很容易勉强迎合话题,气氛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