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很多农民把种粮食的土地改种药材了,那药厂现在不收购,农民们种的药材怎么办?”
众人都不说话了。
耿波低声说道:“前段时间,一些农民还来闹过,只是见厂里确实没钱了,这才离开的。”
“咱们中药厂不收,有些人只能低价卖给那些药材贩子,肯定要吃不少亏。”
宋金明委屈道:“我们也实在没办法,仅有的一点钱还要购买两种成药的包装,根本没钱收啊。”
李青山问道:“那你们的中药材收购生意以后还做不做?做生意重要的是信誉,没了信誉谁还跟你做生意?”
众人又不说话了。
李青山也没指望这些人有什么有用的思路和想法,问清楚之后就让他们各自去忙了。
李青山几人来到宋金明的办公室,让他把药厂的账目拿过来,他要看一下整个药厂的资产状况。
中药厂固定资产大概500万,欠银行300万,每年需要还银行利息15万。
另外还拖欠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合计3.5万,欠各个饭店3.5万,欠上游厂家材料费5万。
应收账款有各个药店的进货费用25万,下游其他中药厂的进货款5万。
账面资金仅有3万块!
整个中药厂一年也仅有150万的销售额,平均算下来一个月也只有12.5万。
而且因为量不大,包材的采购成本降不下来,导致利润率非常低,不到20%。
也就是说,一年的利润不足30万。
却要养着四十几名员工和偿还买机器时的贷款利息,只亏损20万仅仅是因为员工工资太低而已。
这些人都是附近村里的农民,家里都有土地耕种,所以工资要求也不高。
中药厂工资最高的宋金明也就一千月薪,其他人都是300到500块一个月不等。
李青山看了账目之后很久没有出声,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银行欠款本来每年都要偿还一部分本金的,他们也是一直拖着的,这个倒不是很急。
但是工人工资和欠上游材料商的钱不能一直拖着,不然员工拿不到钱肯定有怨言,不利于安全生产。
上游的钱不结,下次采购估计也很难。
李青山看向宋金明,问道:“这些药店欠我们25万,为什么不去催?还有中药厂欠我们的5万块药材款已经一年多了,怎么还拖着?”
宋金明苦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