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放的时候,他会把通州府的日常费用再多三成加到税收里,这样通州府的税就是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士绅干活也不可能白干,所以他们还会在一万二千八百两的基础上加上他们的辛苦费,那也是三成,那就是一万七千五百七十六两。
你看一看。朝廷发下去的八千两税收,到了基层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变成了一万七千多两,多了一万两。
这还不算完,如果全部按这样的话,也不算特别要命,更要命的是收税的人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三成的火耗,官府实际上要收的税就变成了两万两千八百五十两,已经接近税收的三倍。
但是这依然没算完,下一步还有官商勾结的手段,因为利益的划分,很多地方的粮食收购都是固定为某一家大粮商,其他的粮商是不能在那里收粮食的。
这些粮商一般情况都会把收粮的时间卡在交税的前几天,如果农户不在那几天卖粮,就没有钱上税。
这时候粮商就会把粮食的价格压得很低,平时八钱银子一石的粮食,他能出五六钱收购,这都算有良心的了。
因为马上到了交税期,又不会有第二家粮商来收购,农户不卖都不行。所以明知道粮食价格很低,农户还是要卖。
这样,平时卖五石粮食就够交税款的,可能要卖十石甚至二十石才够。
一般这种情况下,那收粮食的粮商会告诉农夫,给他们的银子是十成的官银,不需要扣火耗的。
而实际上,当农户拿着这个十成的官银去交税的时候,那税官会告诉他,他那银子的成色很低,只有七八成。
更狠的可能会说那银子的成色只有五六成,农夫就要补上这不足成色的差价,这样一下来,原本八千两的税银,可能就变成了四万两,高了五倍。
如果农夫对税额敢有疑问,就会被税务官以抗税为名抓到大牢里去,那损失更大,罚款更多。”
听到这里,崇祯帝气得人都在抖:“怎能如此,他们怎能如此?”
“陛下,你要注意龙体,别气坏了身子。”站在旁边的王承恩也是冷汗淋漓,他知道程小公子今日把这些话说出来,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如果皇上只是听听也就罢了,万一皇上想改变点什么,程公子算是真成了天下的公敌,只怕以后不会有安身日子过了。
程风说的这些内容,他王承恩知不知道?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