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袁崇焕能在这一战击败黄台吉,打出大明的威风。
可看见双方就这样面对面的对峙,一点动作都没有,崇祯帝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清修明史中,对这一段和蓟州绕道一事的叙述是这么说的,因为袁崇焕领兵有方,他所带领的关宁军神勇无敌。
黄台吉惧怕关宁军的武力,不敢一战,故而绕道蓟州避其锋芒。
而广渠门对峙,清修明史中还是这一套说辞,还是黄台吉惧怕袁崇焕的战力,不敢与之一战,故而广渠们对峙,未敢主动攻击。
说来说去的意思就是,并不是袁崇焕不敢和黄台吉打,而是黄台吉不敢和袁崇焕打。
所以任由代善与满桂在德胜门打生打死,黄台吉只敢站在袁崇焕的对面瑟瑟发抖。
双方广渠门对峙长达几个小时,直到德胜门满桂那边分出胜负,双方才各自收兵回营,均未伤一兵一卒。
黄台吉虽然害怕袁崇焕,但为了大金的未来着想,依然带兵堵在袁崇焕的家门口。
由此表现出黄台吉的识大体,顾大局。而反观崇祯,因为一点小事杀忠臣,就是个是非不明,忠奸不分的昏君。
这样一比较,是不是就体现出黄台吉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明君。而崇祯就是个疑心病重,昏庸无能的昏君。
满清为什么会把袁崇焕焕抬得这么高,其根本目的估计也就在此,为了证明崇祯帝是个昏君而已。)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毫无温度的太阳,渐渐的爬到了头顶,德胜门外厮杀震天血肉横飞,尸横遍野,满桂都已经杀的快成一个血人。
广渠门外,两班人马五万余人耸立在冰天雪地里,如同一墩墩的兵马俑一般,除了偶尔传来几声战马的嘶鸣,竟然是静悄悄的,如同没有一个活人。
正在这宁静的让人恐惧的时刻,从北边又过来了一支队伍,总人数也就一千来人马, 嗒嗒的来到广渠门前,在距离关宁军和建奴三百来米的位置停了下来。
他们手里没有刀枪,身上也没有耀眼的战甲,身上的衣服都穿得很厚实,棉衣棉帽把人裹得跟大棉熊似的。
更神奇的是,他们骑的马竟然也披着棉衣,尽显这支队伍的奢侈。
“咦?那支队伍是属哪边的?怎么没有任何的身份标志?”
崇祯看见这支从北边过来的队伍,没有鲜明的衣甲,也没有旗帜招展,没有见着长枪盾牌之类的武器,像是并没有携带任何代表自己身份的东西。
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