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希望由五军都督府统一指挥,可文官们哪里愿意勋贵重新掌握兵权,自然是坚决反对。
吵了这么多天,今日里终于得了一个结果,让赋闲在家养老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回京统领兵权。
让孙承宗回京主持大局,勋贵们也没有办法反对,只能同意了。同意孙承宗回京,文官们大获全胜,兵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文官的手里。
听了一天朝会吵架的崇祯帝,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寝宫,又问起旧港朝贡队伍的事。
王承思传唤了王如海,王如海开始一字不漏的讲述传旨的过程,崇祯闭目养神,静静的听着小太监王如海的汇报。
当听见程风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又听到大敌当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守土之责。
虽说我们都是小孩,保卫家园我们也有责任时,这个小皇帝还是感动了,程公子果然是有大爱的人。
知道可能有战争,不自身的安危,也要在野外为士兵们设置一处可以救治伤兵的地方,这样的善举,可比那些朝堂上的正人君子们靠谱多了。
一说起程风的事,崇祯又想起程风给毛文龙的挽联上那句:毛公少缓须臾死,建虏安敢围长安的句子,结合现在的局势,终于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了。
原来长安就是暗指的京城,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说,如果毛文龙缓些时候死,那建奴也没有胆量敢越过关城攻打北京。
崇祯有些震惊到了,这小子对局势的发展也太敏感了,事情刚发生,就能看出可能引发的后果。
“唉,这么有洞察力的人,为什么是个小孩呢!有大才却不能启用,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大个十来岁,朕定然重用。”
崇祯帝叹息一声,叫道:“王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躬身答应。
“着内务府安排人手,明日去给程公子送多送些米面去。”
崇祯停顿了一下,又道:“去告诉程公子一声,只要他不愿意在城外住了,随时可以进城休整。”
十一月初五日,曹金虎终于赶到京城外,汇报了遵化救人的情况,还顺带说了一下,在桃花山巧遇秦知县的事。
程风听了直点头,这个秦知县,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说他运气好吧,每一次倒霉的事情他都能遇见,而且都会受到牵连。
说他运气不好吧,每次遇见倒霉事之后,其它受牵连的人命都丢了,就他平安无事,似乎又是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