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海沙的事情俺们几人去就行了,小少爷就在家里等着就行。”刘老实说。
“我们要的可不是一般的海沙,我得一起去指给你们。
程王氏从厨房里提出三对木桶扁担,刘永福,刘永禄,吴正三人各挑了一对桶,带着铁铲,罗三抱着程风,五人就奔西南方向的大海而去。
来到海边,程风指导三人装满三担符合要求的石英砂后返回家里。
回到家时,刘永寿已经把程二虎叫回了家。程风先让几人把挑回来的沙子用锅炒干,然后大家一起用铁药碾子把石英沙研磨成如面粉一般的极细粉。又把各种各样的木雕物件交给他们,最后是程二虎按照自己多次使用总结的经验,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沙模的基本方法。
在教会几人给普通的碗成功制成模具后,程风就要求他们试验如何完美制作那些木马、木牛等各种木雕物件。
于是加上程二虎在内的七个人每天都在研究如何为这些木雕制品完美的制模。
毕竟这些物件的结构非常的复杂,不像碗的结构简单。
经过近十天的研究和反复的动手实验,终于有了些进展。程风觉得再有几次经验就能进入实际运用的阶段。
于是程风又叫上老娘一起,母子俩开始偷偷的在家里合成火碱。其实合成火碱也很简单,有天然的面碱,再加上石灰乳,中和反应之后,很容易得到火碱,也就是氢氧化钠。
程风让老妈把生石灰用水化成石灰乳,又按照6比四的比例把面碱加入到石灰乳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等乳液中的石灰成分沉淀完全后,把上层的清水倒出就得到了火碱溶液,这是不是很简单。
可是这样做会有大量的碱溶液被浪费,本着浪费就是可耻的原则,每一桶石灰乳液都要加清水在搅拌均匀三次才会倒进屋后的石灰池里保存。最后把三次分离出来的溶液混合,在把火碱溶液加热蒸发掉水分,最后就得到固体形态的火碱。
但是这样的合成会损失三成左右的原材料。所以程风母子偷偷摸摸在家忙碌了四、五天才合成了几十多斤的成品。
日夜如梭,时间飞过,转眼进入天启三年二月,寒冷的冬天进入尾声,地面的积雪基本化完,水不再结冰,地里的冬小麦开始抬头返青。
上山伐木的人分出了一部分开始用牛车把砖场里的红砖往堡子里运。
砖窑也装了一窑的石头开始第一次满窑烧石灰。现在人手也多了,只一座窑明显不够用,而且总是用砖窑烧石灰也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