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做的事,起初只有一件,便是应中山王之诺。
\n
也曾叮嘱他,低调行事。
\n
中山王自也叮嘱其他人,小心行事。
\n
但是争名夺利,奔现权财的事,时间一久,总会漏风出来。
\n
景泰二十年三月的小型科考,到九月的正式科考,再到翌年三月的科考,参加人数越来多,门槛越来也有低。越多的人参与科考,说明新政推行甚好。历朝历代,凡是涉及政务改革或是推行的,从来都是艰难万分,阻力无数。旁的不说,便是明光初年,苏彦对于律法的调整,只是其中部分的修改,己身便多次遭遇暗杀,且直到景泰二年方得以实行。是故此番新政能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内,推行到国中十中之三的地域,覆盖三州七十三郡,年仅二十六岁的抱素楼新任掌楼人方贻可谓功不可没。
\n
但弊病也是从这处开始的。
\n
越多的人参与科考,门槛又低,上交的卷宗成绩却越来越好。审卷之后开卷,观其策论、诗赋等,总是让人难以取舍,仿若在一夕之间,大魏不识字者去半,能诵诗篇者如过江之鲫,可论时政者多如牛毛。
\n
如此便只能放宽原本的官位配比,给予官职。给予了官职,就需配以对等的俸禄和权力。慢慢地,掌管财政的大司农开始发愁,各地的监察刺史也分身乏术,因为官员甚多,难以监察到位。
\n
若只是这样倒还好,然这些上任的人中,才华似昙花一现,全耗在数场科考间,待真正上台后便平庸至极。然平庸也罢了,有部分根本是酒囊饭袋,素位尸餐。
\n
慢慢地,各地隐隐出现民怨。有说才华者代人参试,有说商贾贩卖书册试题,有说郡县父母官接受贿赂徇私舞弊……
\n
这些声音由三千卫传到女帝耳中时,方贻和韩云多少也害怕。
\n
然女帝卧在上林苑封凉台的虎圈观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