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老太爷所呈的这个辞官理由,让高坐于龙椅之上的赵祯都不禁感到匪夷所思。赵祯何等睿智,瞬间便猜到,这必定是金帅那老六出的主意。只是这小子突然袭击有些出人意料,竟都没提前知会他一声,搞得他在朝堂之上也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赵祯毕竟有着远超寻常臣子的眼界与格局。稍作沉吟,他便已然明白些金帅这小子打的什么算盘。于是,赵祯佯装出一脸惋惜的神情,开口挽留道:“金爱卿,你在朝中多年,兢兢业业,为我大宋殚精竭虑。如今骤然提出要辞官归乡,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呐。”
金老太爷一听,立刻做出一副去意坚决的模样,躬身行礼道:“陛下厚爱,老臣感激涕零。但老臣早年丧子,如今孙儿即将添丁,老臣实在是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多陪陪这即将出世的曾孙,尽享天伦之乐。还望陛下成全。”
赵祯见状,便顺水推舟,言辞恳切地说道:“爱卿所言,安享天伦之乐乃人之常情,即便朕身为一国之君,也实难剥夺爱卿这一愿望。只是如此一来,我大宋朝堂便又少了一位忠君爱国的老臣,朕深感惋惜啊。”说罢,赵祯的目光缓缓从朝堂众人身上掠过,最后落在太子赵宗实身上,和声问道:“太子,对于金爱卿辞官一事,说说你的看法。”
太子赵宗实,在金老太爷提出辞官的那一刻,心中便如泛起层层涟漪,暗自打起了小算盘。他心里自然是希望金老太爷辞官的,如此一来,朝堂局势或许会出现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变化。然而,身为太子,一言一行都需谨慎,他怎敢将这真实想法宣之于口。
只见他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顺着赵祯的话说道:“官家念及金度支郎的心意,此乃仁义之举,尽显陛下仁爱之心,实乃我大宋之幸。只是金度支郎在朝堂多年,经验丰富,他这一辞官,着实是朝堂的一大损失。依儿臣之见,在金度支郎交接之时,不妨让他多多向接任者传授管理之法,也好让新任度支郎能尽快熟悉事务,确保我大宋财政收支诸事顺遂。”
他轻轻叹了口气,而后神色一转,下令道:“既如此,命中书门下省尽快商议拟定一份名单,推荐谁来接任金爱卿一职之事,届时朝堂上商议。”
此时,那些原本打算弹劾金帅的大臣们,见状纷纷把到嘴边的弹劾之词咽了回去。他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完全摸不透这君臣二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金帅归来不过短短两日,既未进宫面见官家,反倒是金老太爷呈上了辞官折子,这一系列变故,任谁看来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