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阿美利坚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实现战略突然性,并在目标上空引爆核装置,造成电磁脉冲破坏。
简单说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造成对方最大破坏为目的的技术手段。
郭向北看了一下资料时间,1962年,撰写人是**OKB-1设计局的弗拉基米尔·切洛梅.....
郭向北有些心酸苦涩,这竟然只是一份未曾实践的理论.....
他甚至都能想象到为了得到这个资料,不知道有多少同志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怪不得东风-6研究被中断,仅靠一本未曾经过验证的资料,难度可想而知。
把资料还给屠院长,郭向北叹了口气说道:“东风-5射程是多少?”
屠院长:“东风5采用两级液体燃料推进,设计射程是公里。实验模拟计算后大概射程在公里左右。不过有了你研发的新型液体燃料配方,我们有信心把射程提高到公里。”
郭向北回忆了一下,今年五月的东风-5试验,射程应该是9,070公里,有了新型燃料,这个数据确实能提高很多。
“屠老,就老毛子和阿美利坚这两个霸主,他们综合实力要比我们强的多,但目前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也没超过公里。我认为东风-6的设计射程完全不符合实际,想要重启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我认为完全可以在东风-5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数据进行提高改进,您觉得怎么样?”
郭向北本以为自己这个意见很中肯,就是得不到屠院长的赞同,至少也有讨论的空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屠老直接就给他泼了一盆子冷水。
“东风-5改进项目已经有了,在东风-5定型之时,相关预研就已经开始了。”
郭向北一愣,旋即苦笑。
“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向来是华夏武器装备发展的核心策略。
通过三代技术体系的并行推进,实现军事技术的持续迭代与长期竞争力。
这个策略的提出好像是九十年代,没想到早就已经开始。
“东风-5改进项目射程是多少?”
郭向北不愿意就此放弃,其实他知道东风-5改进项目很大可能就是东风-5A,射程提升至15,000公里,可携带多弹头,首次试射于1983年。
“这个可以告诉你,设计目标--公里。”
屠老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想,心里不免有些气馁。
接下来就应该是东风-5B?,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