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就是小鬼子赔偿的宇治号炮舰。几经周折,更名南昌号,成为人民海军第一艘旗舰,也是当时人民海军最强大的一艘战舰。
南昌号
而舰艇命名采用地名的原则也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航母一般以省级行政区名称命名,如辽宁号、山东号;驱逐舰则以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的名字命名,如南昌号、昆明号;护卫舰以中小城市的名字命名,如舟山号、三门峡号。 小型舰船则以县和州的名字表示。 这些舰艇的命名不仅凝聚了中国各地的文化和历史,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盘点各个省份的舰艇数量,发现山东省拥有最多的舰艇,共有17艘,其中包括一艘航母、三艘驱逐舰和十三艘护卫舰。】
1954年,华夏接收前苏联的“鞍山”舰是人民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四艘鞍山级驱逐舰被誉为人民海军四大金刚,象征着人民海军的新生。
鞍山级驱逐舰
1957年10月,我国根据前苏联图纸仿制的6603型潜艇服役,成为我海军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常规潜艇。(图为领袖视察过的56-110号潜艇)
56-110潜艇
1958年,01型护卫舰“成都”级服役。这是我军以苏联在1953年有偿提供的“Riga”级护卫舰为蓝本首次成功仿制的战舰,共建造四艘。
成都护卫舰
60年代,我国海军以仿制苏联装备为主,同时进行着自己的技术储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60年代奠定的技术基础,造就了海军70年代的国产化和80年代水下核打击力量的跨越。
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我国自力更生研制的一型火炮护卫舰,于1962年底下达任务,建造65型“江南”级护卫舰,1966年8月首舰交付。(图为参加过赤瓜礁海战的该级502号“南充”舰)
65型江南级
处于动荡中的70年代却是里程碑式的年代,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大型驱逐舰、第一代自研常规潜艇、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代拥有防空导弹的护卫舰都在1970年代的前半叶入役,撑起了之后近30年人民海军的门面。
1970年12月,华夏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汉”级下水,1974年入役,该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潜艇
60年代人民海军又和国民党海军进行了多次海战,先后击沉“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永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