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摸不着这女人什么来头,看这语气像是个领导,于是点头:“昨天到得晚,只拿了房间钥匙。”
女人迈步道:“我是你的主管薇拉,别捷列·托卡斯同志,你跟我来吧。”
...................
阴沉沉了一个星期的天空终于露出堪蓝色,莫斯科这座苏维埃核心城市却气氛十分肃穆。
红场周围十公里内进入军事管制,天空中数十架武装直升机盘旋,高空不时有战斗机拉出一条条长长的白线。
偶尔有市民出门,也被这种几十年未出现过的肃杀场面吓得赶紧退回家里。
收音机里不断传出军事预演的各种消息,但密密麻麻的军人、警察一波接一波进行地毯式搜索,让大部分市民感觉到强烈的不安。
红场中临时搭起了巨大帐篷,周围布满全副武装的士兵。
“鲍里斯夫教授,已经过了五个小时,不要再给我科普这个装置的原理和复杂性,请您务必给我一个确切答案,多长时间能拆除?”
帐篷内十几名身穿防化服的专家教授,有拿着本子疯狂计算推演的,有拿着仪器冷汗淋漓调试的,还有拿着工具小心翼翼测试的。
木箱已经只剩一个底座,被一圈厚厚的橡胶圈固定在地上,密密麻麻的红线暴露在爆炸装置外面,却没有一个人敢试着剪断一根。
尼古拉耶布维奇刚才又被叫到克里姆林宫训斥了一顿,要是这些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还给不出准确答案,只能启动核危机预案了。
事实上,最高主席团和相关人员已经开始撤离,但不到最后时刻没有人愿意承担启动预案带来的后果和责任。
他身为克格勃报机构最高负责人,如今被逼到悬崖上,如果不能圆满化解这次危机,后果将是他不敢想象,更不能承受的。
问题是,现在不但没有找到实施这次恐怖袭击的目标,连这个核爆装置都无法解除。
鲍里斯教授是苏联防爆顶尖专家,从凌晨被紧急召唤来已经连续工作五个小时,光是这种问话已经不知道多少次。
这个爆炸装置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其设计之精妙,简直让他大开眼界,直呼不可思议。
他从一开始的见猎新奇,到感觉棘手,再到后来的迷茫,现在彻底有些麻木了。
太多看起来无关相连的红线,经过层层计算推演后,竟然神奇的都有了关联。
给人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如果这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