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安史之乱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是这些空泛的几句话,社会混乱只是基本。
还有其中影响深远的藩镇割据,更是带给了唐朝中晚期和五代十国混乱不堪的余波——
具体一点来讲,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更是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首先是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李怀仙据幽州,皆领节度使之职。
——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
而这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到了更往后的时间,其他地区和将领,一如淄青李正已,宣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效仿三镇各自割据。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着《唐代藩镇研究》中提到,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至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现在大家戏言的“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方便多了”,正是出自这段时间。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从汉魏兴起的门阀制度才真正地被踏碎了。】
听着玉不识讲起了藩镇割据,大家都是安静听着,这些东西他们也是可以分析的出来。毕竟能够成为皇帝的心腹重臣,不说全部,知道绝大部分都是聪明之辈。
不过等他们听到唐末的黄巢之乱,大家都微微变了脸色。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更是感叹不已。
黄巢虽然很多时候一直是以“吃人”的残忍形象出现的,“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但他也为后面的朝代拔除了一颗毒瘤——那就是被玉不识直接点出来的门阀士族。
虽然从唐初开始,皇帝就开始谋划着削减门阀带来的影响,但都不如唐末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来的干脆利落,后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离不开他的功劳。
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