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得好、吃得饱,才能有力气干活!”
丈母娘漆小芳是苦日子过来的人,田野生怕她在这方面过于节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漆小芳脸上带着微笑,嗔怪道:
“你这孩子,现在挣了几个钱,都找不到东南西北了。这么多人,天天还要有肉菜,哪能吃得起啊!”
方建国也在一旁点了点头,附和道:“肉菜三天一次就可以了,毕竟你也是给他们工钱的。”
田野早就料到他们会这么说。
其实,他倒不担心这个,毕竟自己有枪,可以去打猎。
但他也清楚,两位老人肯定还是舍不得。
田野思索起来,这个时节,反季蔬菜本就没有,而且在他们这个小镇上,能买到的菜品种稀少。
怎样解决蔬菜的问题,着实让他有些犯难。
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既然肉太贵,那可以用人造肉啊。
说起这个人造肉,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全脂大豆素肉”。
这东西在一段时间内可是风靡一时,最火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吃。
这人肉造可不是后世那些充斥着各种添加剂的产物,而是以榨过油的大豆剩下的豆渣为主要原料,经过加热、挤压、膨化等工艺制成。
说白了,它就是豆制品的一种。
关键是,这东西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甚至比一般肉类还要高,口感、色泽和嚼劲都与猪肉很相似。
田野上辈子可没少吃,后来不知从哪儿传出谣言,说这东西是用石灰粉做的,从那以后,它便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直到几十年后网络发达起来,一些曾经被误解的好东西才慢慢得到平反,可那时人们早已能轻易吃到真正的肉,自然也就瞧不上人造肉了。
国内首次出现这种制作方法是在1985年的冬天,距离现在也就短短几个月。而且此时还没有专门用于制作人造肉的成型膨化机器。
不过,田野知道的原理。
虽说自己造不出这种机器,但可以对“米炮筒”机器进行改良啊。
米炮筒是一种膨化食品,主要原料是大米和糖精,通过机器加热、挤压膨化制成,呈长条形,中间空心,口感香甜酥脆。
农村里,有人拿着家里的大米,拿去和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换,然后把它们穿在手指上,吃得津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