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
“中饱私囊,抄家!”
\n
“内外勾结当倒爷,游街示众耻辱柱钉死!”
\n
“合同欺诈,发卖!”
\n
“监守自盗证据确凿,蹲蹲蹲!”
\n
……
\n
给那一百六十七个自然人分门别类做标记时,圆圆玩笑般兴冲冲地报标签,李笃心梗得快要窒息。
\n
很难想象圆圆看了多少遍,才能在看到名字的一刹那不假思索脱口道出罪名。
\n
这还不包括那四十七家没有合同,但有大额资金流向的公司。
\n
如此一艘巨轮的清理工作,两个人势单力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诸多证据将自然湮灭。
\n
请帮手,迫在眉睫。
\n
为此,李笃打了很长一篇腹稿,列举请专业人士协助的必要性:
\n
首屈一指当属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方总时间宝贵,有限的精力应该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n
方总的生意渐入正轨,忙起来多线并行,一分钟当两分钟用,继续在爱军集团案子上投放大量精力和时间,损耗大于收益。
\n
这事儿是程文静先摆上桌面的。
\n
因为家里只养了一只猫,掉毛问题却肉眼可见地日益严峻。
\n
起先圆圆还说是李博士跟筹备组没日没夜掰头掰到脱发,让曹阿姨和程文静换着法子做护肝丸和生发汤,直到有天晚上洗完澡她自己注意到一大团头发,那之后,护肝丸、生发丸变成了圆圆的零食。
\n
其次,案子中涉及到的专业细节繁缛庞杂,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经验优势。专业团队的跨学科协作、技术支持是单兵作战难以比拟的。
\n
再次,目标为数众多,俩人就算三头六臂,也是真的忙不过来。
\n
公平起见,李笃也列举了劣势: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数据安全,舆论风险等。
\n
但是没想到,圆圆只听了第一条,连连点头:好,照你说的办。
\n
李笃甚至得到超乎意料的奖励,奖励李博士建言献策。
\n
实际上,就算李博士不提,方规也在考虑找第三方操盘。
\n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
\n
经过再三检核,方规确认该补给员工和供应商的都补全了,清算的事情便也该提上日常。
\n
方爱军老糊涂自甘情愿充当冤大头,方规可当不来。
\n
有的人捞走好处,留下烂摊子一推二五六,天底下哪有这么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