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李笃遥看方规推门而去,不着急追,回过头问尤薇:“她最近在忙什么?”
\n
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等待的体感并不漫长。
\n
徐熙晨今日照常加班,她转达了来自洪总的一手消息。
\n
“方方,洪总说货备好了,打你电话打不通,你有空给他回个电话。”
\n
方规从一堆A4纸上挪开视线,瞥了眼电脑右下角,八点过五分。她揉了揉干涩的眼睛,“好,我给洪总回电。”
\n
电话拨出前,她问徐熙晨,“马来和越南那两家玩具厂商有反馈吗?”
\n
徐熙晨几分钟前刚看过聊天软件,遗憾地摇了摇头,“没有哦,要问问吗?”
\n
方规:“不用,沉住气。”
\n
徐熙晨扔过去一瓶眼药水,心说:我看你快沉不住气了。
\n
徐熙晨研究明白了,方总这套玩法底层逻辑很简单,没有需求制造需求,新开辟一个私域交易平台,自己做中间商。
\n
方规联系了一批农场主,告诉他们国外几家玩具厂商正大量收购几款玩具,根据每个农场主的产能给出适当的订单量,让他们制作指定款产品,同时低价卖打印材料。
\n
同步联系定期进材料的玩具厂商,告诉他们突然有几笔大的订单,材料出现紧缺,当期勉勉强强可以定时定量发货,下期材料就没办法按时按量交付,公司可给予补贴表达歉意——在合同约定的宽限期告知,违约责任几乎为零,但公司依然愿意补贴。
\n
如此,向双方释放出一体两面的信号。
\n
把农场主和厂商这两个寻常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群体放在了天平两端。
\n
通常来说,厂商其实看不上农场主,两者的生产规模和铺货渠道压根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n
农场主的优势在于船小,灵活,今天发现一个热品今天就能做,明天就能放到市场。
\n
所以如果有若干个农场主同时发力做同一种产品,那么总会有厂商肯动脑子想一想,什么样的爆款单品大家都在做,而且大家还不怕别人在做。
\n
这个爆款到底爆到什么程度?利润到底多高?
\n
生意的核心逻辑是利润,长期的,短期的。
\n
如果农场主单靠自己的渠道就能快进快出赚一笔,厂商拥有更广阔的销售通道和影响力,能否让这个利润率再提一提?
\n
甚至于,短期利润在其次,让品牌多刷一刷存在感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厂商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