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不能切断,方便挂起来晾晒。
一大木盆萝卜切完的时候,盆里已经堆成塔状了,撒盐了捞匀的时候周舟感叹:“腌萝卜好吃盐啊!”哪怕是省着放,也用了不少盐。
郑大娘:“可不就是嘛,柴米油盐,幸好咱家只需要买盐,不然这里花点那里花点,挣多少都不够。”郑家卖猪,猪板油可以自己熬油。
周舟受教的点点头。
撒了盐的萝卜条盖上大孔竹筛,等待腌制出水。
郑家的两亩旱地,往年种的是花生红薯玉米,红薯种一整亩,他们家养猪,猪吃得上,花生和玉米各半亩,今年县令要求各村都要种植至少半亩地的土豆,郑家地不多,只打算按要求种半亩。
郑家种地都是为了自给自足,两亩水田,缴纳上交粮食后,剩下就是自家吃,不卖钱,旱地种植的作物也是自家吃,郑家靠杀猪生意挣钱,地少还真挣不了钱。
今年的花生还没剥粒,郑大娘和周舟舀了一人一簸箕,在堂屋门廊下一边聊天一边剥壳。
“大娘,村子里的后山能去么?”
“能啊,经常有人上山找山货。”
“什么山货了?”
“有蘑菇,竹笋,木耳,香椿,蕨菜、野葱、野蒜这些都很香的。咱们家厨房木架上干菜就是去年上山寻摸采集的。蜂蜜难寻,镇上买也贵些,身手好可以打猎,兔子山鸡都有的,就是比较难遇到。”
竹笋,周舟想到他就是在市集见到郑则的,他肯定已经上山挖过一次春笋了。
“有野猪吗?”周舟好奇心起来了。
“有,干旱缺水闹饥荒的时候,会遇到野猪下山找食物;风调雨顺的年份,野猪繁衍多了也能见着。”
正说着,突然有人敲起院门。
娘俩对视一眼,郑大娘出声:“来了,谁啊?”
周舟起身去开门。
林启宁听到了郑家婶子的声音,开门的却是一位圆脸的白肤哥儿。
周舟也没想到门外这么多人,双方都愣了一下。
还没等林启宁开口,周舟回头喊道:“大娘!”
“来了。”
门外站了村长和村长儿子,还有两名官差老爷,郑大娘吓一跳,老百姓平日里可见不到衙役,莫不是谁犯了什么事?
郑大娘赶紧把人请到家里,同时推了推周舟,让他去倒水,周舟麻利去了。
林启宁站在他爹旁边,好奇地看了一眼哥儿离开的背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