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维恩·韦德那些怪物真刀真枪地互刚。
从那个级别的竞争环境,突然切换到眼前这个场景,水平的落差感是巨大的,甚至是断崖式的。
“唉……”
吕喆摇了摇头。
就凭现在这个水平,想要在奥运会上有所作为,简直是天方夜谭。
……
接下来的训练,就在这种奇妙的氛围中,以一种飞快的节奏展开。
短短两天的集训营,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投篮训练的狼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吕喆将训练的强度和节奏,提到了一个全新的、让老将们感到窒息的高度。
当他拿起战术板,飞快地画出NBA最流行的“Horns”牛角战术时,场上的球员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篮球理念上的巨大冲击。
这个战术复杂而高效,要求极高的执行力和默契。
当郭艾仑和易建连在场上时,战术如行云流水。
郭艾仑借着易建连高质量的掩护,犀利地突破分球,或者由易建连顺下接球,轻松攻击篮筐。
整个过程,充满了现代篮球的美感。
可一旦换上刘伟,同样的战术就变得滞涩不堪。
他的启动总是慢了半拍,习惯性的停球观察让他错失了最佳的传球时机,一次犹豫的横传,险些就被协防过来的翟小川直接抢断。
刘伟懊恼地拍了一下大腿,那种被新时代战术抛弃的感觉,让他无比沮丧。
战术的生疏还能靠时间去弥补,但体能的鸿沟,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在全场三对三的不间断攻防对抗中,这道鸿沟被血淋淋地揭开了。
吕喆的要求很简单:没有死球,没有喘息,只有永不停歇的对抗和攻防转换。
年轻球员们像一群被放出牢笼的饿狼,满场飞奔,每一次身体接触都充满了力量。
翟小川一次凶狠的贴身防守,直接让王士鹏的急停跳投偏得离谱,后者踉跄了两步,双手扶着膝盖,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疲惫。
吕喆站在场边,像个冷酷的暴君,大声嘶吼着,指挥着防守轮转。
“补位!轮转!快!”
年轻球员组成的防线,在他的指挥下,还能勉强像一张网一样收缩、移动。
而当老将们在场时,那张网就变得千疮百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