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回京后,便将与萧宥之同赴西域的计划告知了沈青和,他的眸子骤然一沉,可又觉得果然如此。
这些年来,孟昭身边围绕了不少人,但最令他忌惮的,便是那个萧家大少爷,只因他从萧宥之眼中,看到了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执念,那种不死不休、绝不松手的偏执。
出乎意料的是,沈青和竟出奇地平静,他既未动怒,也未阻拦,好似并不在意一般,可就在孟昭开始筹备出发的一个月前,京城发生了一件事。
永宁三十一年,最受圣上宠爱的丹阳郡主已年满十九,按说早该到了议亲的年纪,但陛下对这位外甥女疼爱有加,早年间特许她可自择夫婿,奈何这位郡主眼界极高,迟迟未觅得如意郎君,婚事就这么耽搁下来。
直到陛下见自己不操心,他的那位姐姐就全然不管不顾,这才又开始替这外甥女寻觅起来,将京中权贵、世家子弟与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中纷纷挑了个遍,还是没能寻到满意的,最后,陛下的目光落在了前一届的状元郎沈青和身上。
据传,那日陛下在御书房当着几位重臣的面,说要给说一门好亲事,陛下这些日子为何烦心,底下的大臣还能不知?不用陛下开口,便有人主动说起丹阳郡主,甚至还有人直接抬手道贺,说二人乃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众所周知,天子说出来的话都是金口玉言,哪怕没有明旨,那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可谁曾想,这位沈大人连句场面话都未说,当场拒绝。听闻当时御书房内气氛骤冷,陛下龙颜大怒,吓得御前奉茶的太监们跪伏一地,大气都不敢出。
然而这门亲事终究未能如愿,原因令人无从辩驳,只因沈青和竟在圣前自曝其短,言道早年得高人批命,说他命格孤煞,克妻克子,注定此生无缘姻缘。为证所言非虚,他还特意提及在普陀寺供奉长明灯一事。
陛下震怒之余,派人前去查证,果然在寺中寻得那盏长明灯,灯下还写着沈青和命犯孤煞的判词,而点灯日期竟是一年多前,足证其所言非虚。
后来,京城里有些好事者,还将沈青和的家世翻了出来,说他父兄早亡,本就是命格有缺,如今又添了个克妻克子的命数,倒也不足为奇。
后来还有一位与沈青和素来不睦的官员听闻此事,酒后在席间畅言道:“哈哈哈,他沈青和文采盖世、官运亨通,可这都是他那克妻克子的命数换来的,否则,这天底下的好事,怎会都让他一人占尽?”
茶楼酒肆间,闲人们嚼着舌根,说什么沈青和这是把子孙后代的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