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虽说没有受损,但人累马疲,只得在当地休整几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在他们采购接下来的所需物资时,恰好遇到一个在京城与兰州往返的商队要回京,便托他们传信回来,原以为要花些钱费些功夫,结果那商队首领一听迎客楼,便说他离京的最后一餐饭就是在迎客楼吃的,这次进京,也是从朱雀大街进,于是众人一起吃了顿酒,他便答应捎信回去。
不过毕竟是不相熟的商队,信上自然不会提及什么要紧事,通篇不过是报个平安,说了些简单问候,再就是有些沿途见闻之类的。
等看完末尾的落款,孟昭在心里盘算着日子,这信写于一个多月前,如今他们应当早已离开兰州,该是已经过了凉州,正沿祁连山北麓绿洲全速行进,因为商队必须要在十二月前抵达敦煌,否则就将在途中遭遇寒冬。
头一遭出行,路上一定会有许多变数,孟昭在心里替他们捏上一把汗,可就算担心,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心里祈祷他们平安归来。
至于那个开设百草盛会的铺面,在没有大型活动时,就变成了孟氏贸易行的办公会客场所。
前几日孟大山见的那两个客商,正是初涉采珠行当的新人,经过一番洽谈,孟大山牵线搭桥,为他们引荐了几家京中有名的珠宝行,可因为单子太小,也就赚了几十两银子。
若是孟昭资金充裕,将这些珍珠尽数收下,待到京中珍珠行市看涨之时再行出手,少说也能赚个四五百两的利钱,只是那样的话,他们既要承受囤货时的资金积压,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行情。
可年初的时候,孟昭已经把所有现银都用来买朱雀大街的铺面了,后来虽说卖了几间铺面,手头又宽裕起来,可紧接着建设商队又花了不少,更别说商队那几十车的货物,手里的现银已经花的差不多,根本屯不了货,只能做些牵线搭桥的买卖,赚些薄利佣金,对此孟昭只能哀叹。
时值岁末,孟昭将几个铺面的账目盘点清楚后将现银筹措起来,装上马车出了孟府,等到地方的时候,不知何时天上已经飘起雪花,春风楼的管事一见是她,连忙迎上前来:“孟娘子,我们主子正在三楼雅间,您直接上去便是。”
孟昭拎着杏色裙摆拾级而上,在雕花木门前驻足,轻轻叩了几下,待里面传来“进来”的应答,她才推门而入。
屋内炭火正旺,暖意扑面而来,萧宥之正执笔写着什么,见是她来,眼眸顿时亮了起来,“怎么不提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