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娘子来得不巧,我家大人今早已经启程去淮南了。"
"淮南?"孟昭心头突然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他可说了是去办什么差事?"
阿福答道:"听说是秋闱在即,陛下特意派大人去巡查各地科场筹备事宜。"
孟昭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时间线,今年淮南会发生一件大事,她从前读那本书时,都是从男主角沈青和的视角了解往事,书中沈青和高中状元,却因朝中派系倾轧,未能进入翰林院,反而被调往刑部,专司稽查审讯等脏活累活,仕途可谓一片黯淡。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刑部大牢突然押进一批特殊的犯人,为首的竟是赫赫有名的靖南王楚峥,罪名是侵占民田,贪污赈灾银两等十余项大罪。
按理说这种牵涉皇家之人的大案要案,应当交给三司会审,可圣上接连指派的几位大臣,不是称病推脱,就是干脆辞官归老,竟无一人敢接手这烫手山芋,这才将人暂时送到刑部大牢。
其中的缘由,朝野上下心知肚明,这靖南王身份实在太过特殊,不仅是当今圣上的亲叔叔,更是开国时期功勋卓着的战神,战场之上,更是对当今陛下舍命相救,可谓恩重如山。
可转折就发生在先帝驾崩之后,陛下年幼,靖南王又战功赫赫,朝中渐渐有了拥立新君的暗流,若不是当今长公主临危受命,与卫国公里应外合,以雷霆手段稳住局势,只怕如今的龙椅上,早就换了个人。
再深厚的情谊,一旦牵扯到利益之争,终究会变了味道,更何况是这九五之尊的皇位争夺?
表面上,皇帝对这位功勋卓着又有救命之恩的皇叔格外礼遇,年节厚赏,朝会赐座,甚至特许他持剑上殿,可暗地里,削其兵权、安插眼线,各种打压手段层出不穷,几乎是满朝皆知。
更棘手的是,此案暗藏着一个致命的死结,那就是当年先帝登基时,因感慨靖南王的功绩,外加在称帝一事上的主动退让,曾赐下丹书铁券,言明丹书铁券在手,除非是谋逆,无论犯下何等罪名,都可保他不死。
所以当今陛下登基后,即便用再多的打压手段,只要有丹书铁券还有那些清流朝臣在,就无法真正弄死靖南王。
可若陛下要是一门心思想弄死靖南王,自然会有忠心耿耿的臣子为他出谋划策,可当案情奏报呈至御前时,陛下当场掷书于地,连声怒斥‘绝无可能’,下令必须要还靖南王一个公道。
此时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都明白过来了,陛下需要有一个人,给他一个理由,逼他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