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有一个魏国温城人去东周国,东周国的人不让他入境,并且问他说:“你是客人吗?”他回答:“我是主人。”可是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禁起来了。这时,东周王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东周国的人,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那人回答:“臣自幼就熟读《诗经》,其中有一段诗说:‘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天子的领地;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都是天子的臣民。’如今东周王既然统治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自己是‘主人’。”东周王听了,便下令把这个人释放了。
齐听祝弗,外周最。谓齐王曰:“逐周最、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秦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齐,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齐王听信祝弗的建议,放逐了周最。有人对齐王说:“您放逐周最、采纳祝弗的建议、任命秦将吕礼为相国,是迫切地希望和秦国结盟。秦国如果得到各国支持,必定会狠狠地进攻齐国;如果秦国和齐国联合,那么赵国就会由于恐惧外敌的攻打而立刻整军耀武,向秦国做出讨伐齐国的姿态。就秦国而言,利用赵国攻打齐国也好,利用齐国攻打赵国也好,实际上都是相同的道理,到那时齐国可能无法得到安宁。所以齐国采用祝弗的进言,就将符合天下诸侯都归服秦国的道理了。”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
赵国夺取了东周国的祭祀地,东周王因此而忧虑,就跟自己的臣子郑朝讨论。郑朝说:“君王不必为这件事忧心,臣只要三十金就可以收复这块土地。”于是东周王就给了郑朝三十金,郑朝把这笔钱献给赵国的太卜,又把赵国占领东周国祭祀地的事告诉他。等到赵王生了病,让太卜来占卜。太卜责备赵王说:“这是东周国的那块祭地在作祟。”于是,赵王赶紧把这块祭祀地还给了东周国。昌他(tuó)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