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为了发展经济、带动就业,鼓励地方兴办了大量的乡镇集体企业。
很多这些企业,土地是集体的、厂房是村民一起盖的、生产设备也是集资采购的。
而产生的收益呢?
不管是收归国有,还是要转为民营。
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集体利益不受损呢?
即便不转制,继续生产经营,可是打着集体旗号兴办的乡镇企业,就能无限度,几乎零成本的,使用各种资源吗?
比如那些砖窑厂、水泥厂、小煤矿等等之类的,它们开山挖矿疯狂生产,既不上缴利润,也不承担后续的治理,钱还进了一些私人腰包。
要立法明确产权归属,要健全监管制度,要明显增加生产经营成本……
那些过去活得很滋润、捞了不少油水的人,怎么可能不抗拒?
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人往往只会站在个人立场考虑问题
别说是利用集体资源建工厂的了。
就利用集体土地,搞餐饮住宿的。
也恨不得一分不花,长期将土地房产一直据为己有。
至于要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
那些要排放污水废气的企业,他们怎么可能乐意?
哪怕他们知道,把环境保护好了,有益于大家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后代。
可是要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就意味着要多花成本过滤净化。
成本增加了,利润就要减少,能不抗拒吗?
要想不被抗拒,办法也不是没有。
给它们发补贴,让他们不用多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技术升级,满足新标准,他们肯定就乐意。
可问题是……
哪有那么多钱发补贴?
一些企业本就是高耗能、低产值,靠不惜污染环境、损害员工健康,才能赚取微薄利润的,这种企业又有什么补贴的必要?
可是它们破产倒闭,大量的员工失业,也显然不能不管不问,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可以吸纳就业,又给不起失业补助,肯定会出大乱子。
另外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想要公立医院改回去,不要以盈利为目的,要惠及广大老百姓,可医院不赚钱,医护人员又能乐意吗?
总之。
改革很难,但也不得不改。
否则搞不好高质量经济,做不出亮眼政绩,就不能确保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