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环皱了皱眉头:“这可不行。水利设施关乎百姓的生计,绝不能掉以轻心。朝廷可以拨出专项维修资金,同时组织一批专业的维修队伍,前往偏远地区,帮助当地及时修复损坏的水利设施。另外,要加强对当地百姓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利设施维护知识,以便日后能够自行进行简单的维护。”
“娘娘圣明,我们这就去办。” 官员们领命而去。
在关注农业和商业的同时,杨玉环也没有忘记工坊的发展。她深知,工坊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是推动大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日,杨玉环来到了长安城内的一家纺织工坊。工坊内,机杼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看到杨玉环进来,工坊负责人连忙上前迎接。
“娘娘大驾光临,工坊蓬荜生辉。” 负责人恭敬地说道。
杨玉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本宫今日来,是想看看工坊的生产情况。”
她在工坊内四处走动,仔细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流程和生产设备。“这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何?工人们都熟练掌握了吗?” 杨玉环问道。
负责人回答道:“娘娘,新设备总体运行良好,工人们也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只是,随着订单的增加,我们发现生产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原材料的供应有时也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杨玉环听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关于生产效率的问题,可以组织工人们进行技术交流和竞赛,鼓励大家创新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朝廷可以出面协调,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从纺织工坊出来后,杨玉环又来到了一家陶瓷工坊。在陶瓷工坊里,她看到了精美的陶瓷制品,也了解到了工坊在产品销售方面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还不错,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工坊负责人说道,“海外的一些国家,对我们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我们现有的产品款式和设计,不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杨玉环点了点头:“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选派一些工匠和设计师,到海外去考察,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特色,回来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更符合海外市场的产品。同时,要加强与海外商人的沟通与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