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让户部尽快拨出专项资金,各地官员也要积极配合,确保水利建设工程顺利开展。”
得到李隆基的支持,杨玉环立刻行动起来。她召集了朝中负责水利事务的官员,与他们商讨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在一间宽敞的议事厅内,官员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
一位水利官员说道:“娘娘,此次水利建设工程,规模宏大,困难重重。且不说资金和人力的调配,单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杨玉环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本宫明白。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各位大人的专业才能,同时,也可以召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长期生活在当地,对地形地貌和水利情况更为了解,或许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另一位官员提出:“娘娘,在征调民力方面,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度征调,以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我们要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在农闲时节进行大规模施工。”
杨玉环说道:“你说得对。在征调民力时,一定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百姓们明白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给予参与工程建设的百姓合理的报酬,保障他们的权益。”
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一份详细的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终于制定完成。朝廷迅速拨出专项资金,各地官员也积极响应,开始征调民力,筹备工程建设。
在长安城外的一个村庄,村民们听说要开展水利建设,纷纷踊跃报名参与。“这可是好事啊!我们这地儿,就盼着能把水利设施修好。以后灌溉方便了,庄稼肯定能丰收。” 一位村民兴奋地说道。
在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挖掘水渠,有的在搬运石块,有的在砌筑水坝。负责工程监督的官员们来回巡视,确保工程质量。“大家加把劲,这水渠关系到我们以后的收成,一定要把它修好!” 一位监工大声喊道。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修建一条大型水渠时,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挖掘进度缓慢。工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快速打通。负责工程的官员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杨玉环得知此事后,亲自来到工程现场。她看到工人们疲惫的身影和焦急的面容,心中十分心疼。她鼓励大家道:“大家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一定能克服这个难题。”
这时,一位老工匠站了出来,说道:“娘娘,我有个主意。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