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考察归来的杨玉环,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些百姓们在沉重税赋下艰难生活的场景,始终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深知,若要真正改善民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税赋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在回宫后的第二天,她便迫不及待地求见李隆基,准备与他商讨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宫殿内,李隆基正坐在龙椅上,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看到杨玉环进来,他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关切的笑容:“爱妃,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杨玉环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妾近日微服出宫,深入长安周边的城镇乡村,考察了百姓的生活状况。这一趟下来,臣妾发现,沉重的税赋已然成为百姓生活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尽快改革税赋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李隆基微微皱眉,坐直了身子,说道:“爱妃,你且详细说来,这税赋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杨玉环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地阐述道:“陛下,如今百姓所承担的税赋,实在过于繁重。且不说各种名目的赋税让百姓应接不暇,单就征收方式而言,便多有不合理之处。臣妾在民间看到,许多贫苦农民,一年到头在田间辛勤劳作,本就收入微薄。一旦遭遇天灾,庄稼减产,他们的生活更是陷入绝境。可即便如此,按照现行的税赋制度,他们仍要缴纳足额的赋税。这让百姓们如何承受得起?有的人家甚至为了交税,不得不卖掉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和牲畜,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
李隆基听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点了点头,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朕也有所耳闻。只是这税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你可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杨玉环见李隆基认可了自己的观点,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她继续说道:“陛下,臣妾以为,首先要对税赋的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对于那些真正贫困的农民,应适当减免赋税。比如,家中土地不足一定数量,且收成低于平均水平的农户,可以减免部分甚至全部的田赋。这样,能让他们有更多的余粮维持生计,也能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再者,对于商贾阶层,也应重新审视税赋政策。如今商业繁荣,商贾们获利颇丰,但他们所缴纳的税赋,与他们的财富增长并不匹配。我们可以适当提高商贾的商税,特别是对那些经营奢侈品、利润丰厚的行业,增加税收额度。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贫富差距。”
“另外,在税赋的征收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