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入,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宫廷宴会中的乐舞安排,不同场合该演奏何种曲目,舞者的服饰、动作又该如何规范;朝见仪式中,遇到特殊情况,如官员突发疾病,该如何应对。每一个问题,杨玉环都和礼仪专家们反复商讨,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恢复宫廷礼仪的过程中,杨玉环还特别注重细节的传承。她常常对礼仪专家们说:“我大唐的礼仪,历经数代传承,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对国家的期许。咱们恢复礼仪制度,不仅要让它严谨规范,更要让它承载着大唐的文化底蕴。就像宫廷宴会中的敬酒礼仪,敬酒的顺序、说辞,都有深意。从陛下、娘娘开始,依次向宗亲、官员敬酒,这体现了皇家对臣下的关怀;而官员回敬时,言辞、动作都要表达出对皇家的忠诚与敬意。”
有一次,在讨论宫廷宴会中的敬酒礼仪时,一位年轻的礼仪学徒提出:“娘娘,如今这敬酒礼仪,是否可以简化一些?以往的太过繁琐,怕官员们记不住。”
杨玉环微笑着说:“孩子,礼仪虽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丢了根本。繁琐的敬酒礼仪,看似麻烦,实则蕴含着对宾客的尊重和对场合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让官员们熟悉它。而且,这也是向天下展示我大唐文化的机会。比如,敬酒时的酒杯持法,要双手举杯,微微前倾,目光平视对方,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展现出大唐官员的风度。若随意简化,成了单手举杯,随意敷衍,那成何体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唐的礼仪制度逐渐有了雏形。宫廷宴会的礼仪规范、官员的朝见仪式等,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杨玉环决定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演练,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演练当日,兴庆宫的一处庭院被布置成了模拟的宫廷宴会场景。杨玉环坐在主位,看着 “官员们” 按照新制定的礼仪规范,有序入座、举杯、交谈。她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每一个人的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停!” 杨玉环突然喊道,“张大人,您在举杯饮酒时,动作过快,而且酒杯倾斜的角度不对。这虽看似小事,但在正式的宫廷宴会上,可是失礼之举。按照礼仪,举杯应缓慢,酒杯倾斜角度以四十五度为宜,这样既能展现优雅姿态,又能防止酒水溢出。而且,饮酒时,要先轻抿一口,以示品味,不可一饮而尽,失了风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被点名的 “张大人”,连忙致歉,调整动作。
接着,在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