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庙的早饭十分简单,酥油茶配糌粑,闻起来奶香浓郁,但张扶灵不喜欢吃奶制品,所以她只是端着那个木碗,举起来又放下,试图说服自己尝试一下当地特色。
毕竟四舍五入,这也算是张起灵老家了。
这种感觉是很奇怪的,你认识了一个人很久,然后突然有一天,顺着他的来路回顾他的过去,见到他生活轨迹中的其他人,那种时间和地域带来的奇怪的感动和震撼,会让你不敢轻举妄动。
最终在这种奇怪感情的束缚之下,张扶灵皱着鼻子,像喝药一样,把一整碗酥油茶硬灌了进去,然后她就安静地坐着,等张起灵来找她。
昨天下午,张起灵告诉她,这座庙明面上是修行圣地,但实际上是张家的一个产业,用于收集和记录西部地区信息的其中一个暗哨,不过庙里大多数喇嘛都并不知情。
张家当年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职位,就像张起灵是族长名一样,负责在这座庙里记录并等待张家人的喇嘛的称谓也被一代代传下来,被称为德仁。
他们从接任这个职务之后就一直守在喇嘛庙里,等待张家人的到来,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收下唯一的徒弟,在他死后接任德仁的称谓。
这种模式张家运行了很久,几乎国内所有地区都有他们设立的暗哨,这些人算是张家的外家人,身上并没有张家人的血统,只是普通人。
所以当上一任德仁喇嘛突然暴毙在档案室,并且他还没有收下弟子,德仁这个称谓就中断了。
他们昨天去见的那名喇嘛,几十年前曾经与张起灵有过一面之缘,机缘巧合之下了解了一些内幕,算是张起灵的故人,帮助他整理收集档案,但由于各种原因,对方并没有继承德仁的称谓。
张扶灵就说,那也是当然的,毕竟接受了张家人给的名号,就得给张家卖一辈子的命,这玩意儿就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似的,又没有什么实际好处,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买卖不划算。
张起灵听完这个抱怨之后沉默了很久,告诉她,庙里的所有香火收入都归德仁所有。
张扶灵不屑,这么一个雪山里的喇嘛庙,一年能有多少钱。
张起灵当时没有回答,后来张扶灵从张海客那里听到具体金额后,恨不得自己留下当德仁,第二年张海客就成为了这里的德仁。
总而言之,张起灵翻看了这几年里这位大喇嘛收集记录的这里的异常,其中有一条让他十分在意。
几十年前,他追着董灿的脚步来到这里,查到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