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整个世界都弥漫着战争即将结束的气息。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却仍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在冲绳等地展开了近乎疯狂的抵抗,这使得很多盟军官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针对这一情况,美军精心策划好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其中包括旨在分别在九州和关东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的“冠冕”行动以及“奥林匹克”行动计划。但是,面对日本军队如此顽强的抵抗,美军高层开始担忧这些行动将会给己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也希望能够尽快逼迫日本无条件投降,从而尽早结束这场旷日持久且血腥残酷的世界大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迅速结束战争,可以有效地遏制住苏联在远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张。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反复权衡与商讨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连同军方的高级将领们最终做出了让中国人高兴100年的决定——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个决策也无疑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恐惧与未知的核时代。
1945 年 8 月 6 日,伴随着一道耀眼夺目的光芒划过天际,美军的一架 B-29 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并投下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刹那间,广岛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和高温火焰无情地吞噬着一切,无论是无辜的平民百姓还是坚守岗位的军人,都无法逃脱这场毁灭性灾难。据统计,此次原子弹袭击直接导致了数万人当场死亡,更多人则因为受到辐射而在后续日子里饱受病痛折磨并相继离世。
仅仅过了两天,也是对中国有利的事出现了,也就是 1945 年 8 月 8 日,震撼性的消息传遍全球:苏联正式宣布对日本开战!第二天清晨,数百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苏联红军如钢铁洪流般越过边境线,涌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人占据火力优势惯了,再加上国内情况不明。
碰到这支强大的军队被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只用了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便成功击溃了号称日军精锐中的精锐——多达 70 余万兵力组成的关东军。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继续负隅顽抗的美梦彻底破灭,其战败投降已成定局。
仅仅在广岛核爆几日后,第二枚核弹,已经整装待发。当日本在广岛毁灭后仍然拒绝投降,杜鲁门总统宣称,“如果他们仍然拒绝接受我方条件,日本上空将下起史无前例的原子弹雨”
这样的战略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