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作物,都是没人敢多种的,因为庄稼人基本不知道市场行情,忙活一年出时出力出化肥,倘若作物价格奇低,雇人运出去卖甚至还不如直接烂在地里,像大丰农业这种纯市场化大规模养殖小龙虾的事,在这个年代里,在乔口镇甚至是整个望城地区都属于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n
老农民发完了牢骚,并不做停留,牵着那头老黄牛沿着田埂朝远方破破烂烂的村落走去,杨家荣和张云起等一行人纷纷给他让开了道路。
\n
在明媚的春光里,杨家荣看着老人那驼着的背影,喊了一声:“老人家,能够听到你这一番话,我今天这一趟就不算白来。但你要相信一点,改革开放已经十六年了,传统的细碎化农业种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下的环境,规模化产业化的先进种养殖模式,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出路。”
\n
“啪”地一声!
\n
老农民扬手往驮犁老黄牛的背脊上挥了一鞭子,老黄牛并没有反抗,只是顺从地摇了摇尾巴,而后与那个弓着腰的老人渐逝在春光里。
\n
******
\n
荷虾项目在上午十一点考察结束。
\n
众人马不停蹄前往乔口镇政府开会。
\n
在会议室里,大丰农业的人员和市里区里镇里的领导分坐两侧。
\n
杨家荣直接发言,他在烟灰缸里掐灭烟蒂说道:“今天我是抱着乐观和期待的心情来乔口镇参观学习的,看到了让人振奋的一面,也看到了让人心情沉重的一面。此行不虚,很有教育意义。尤其是那个农民老哥的那番话,值得警醒。”
\n
顿了一顿,杨家荣讲道:“说起来,我们改革开放已经16年了,但缺衣少穿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民活的还是不容易,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原因是复杂的,在座的大多都是农经口的同志,这点比我清楚。”
\n
杨家荣抬眼看着张云起:“而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