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那些十八九岁刚进社会的年轻职工,这些老一派工人们普遍具备的素质是技术过硬,工作踏实,脱离了大锅饭模式的国营体系,在强调多劳多得的市场化运作的爱华电子,他们工作起来比后世996还要996!
\n
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张云起问道:“飞利浦那边现在供货是个什么情况?”
\n
柳东盛道:“我们和飞利浦达成的协议是一月份六万套,二月提高至两万套,三月份总共到十万套。这个月的货全到了,主要是飞利浦那边囤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我们这一下全给他消耗干净了。”
\n
王贵兵笑着接话道:“那飞利浦老总刘今石嘴巴笑歪了吧?难怪前段时间打电话说春节后要再来一趟江川,想见老板都用了请求两个字,拜财神爷呢。”
\n
这事儿其实说起来挺复杂。
\n
飞利浦肯定是对中国影碟机的市场做过深入研究的,要不然怎么敢砸下巨资在上海设厂,而刘今石作为飞利浦中国元器件生产基地的总经理,对中国影碟机产业的关注与研究程度,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
\n
然而,不管飞利浦和刘今石多么重视中国影碟机产业,他也摸不准变幻莫测的市场风向,预料不到影碟机整机组装产能会在九六年中突然暴涨导致机芯断货,更预料不到半年后,飞利浦的机芯会这么紧俏,紧俏到甚至制约国内影碟机产业的发展。去年底飞利浦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就是明证,除了爱华电子,飞利浦在国内还没有月销量突破万台的大客户,它的客户多为深圳和广州一带的小影碟机生产厂家,这导致了飞利浦在国内的机芯生基地产能甚至发挥不到五分之一,大量元器件在仓库里堆积如山,所以爱华电子还就真就是刘今石的财神爷。
\n
借着这个机会,张云起当然得让飞利浦出点血,拿到优先倾斜供货权!当然这事儿他没明着说,上杆子的买卖可不是好买卖。
\n
爱华电子大量采购飞利浦的机芯,就是在给飞利浦落地中国的机芯生产基地去过剩产能。而爱华影碟机上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华中地区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