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笑:"因为你永远不懂!在这乱世,唯有权力才能真正守护想守护的人!"原来,王猛年幼时全家被流寇所害,只有妹妹侥幸存活。太子抓住他的软肋,以妹妹性命要挟,迫使他走上这条不归路。而李昭此刻才想起,半年前王猛曾偷偷资助边关孤儿院所,或许那时的他,就在为自己的罪孽赎罪。
血色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当王猛的尸体倒下时,李昭望着北方的狼烟,突然想起《将体篇》最后的批注:"所谓忠诚,非愚忠于一人,乃坚守心中正道。"他握紧染血的兵符,调转马头,朝着长安方向疾驰而去。途中,他意外救下一名被追杀的太子侍读。侍读交出太子谋反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与吐蕃的密约,以及收买朝中大臣的金银往来。
三个月后,长安朱雀门前,李昭单枪匹马,长枪挑着太子谋反的罪证。城楼上,李世民望着这个浑身浴血却依然挺直脊梁的年轻将领,想起那日雁门关大捷的捷报上,李昭写的那句:"臣守的不是某个人的江山,是天下百姓的太平。"而此刻,城门下跪着的不仅是太子党羽,还有那位曾送来西域美酒的神秘商人——他竟是吐蕃安插在中原多年的细作。
夕阳下,新铸的"忠勇"二字军旗在皇城上空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背叛与坚守、权谋与正道的永恒传说。而李昭回到雁门关后,在沈谦的墓前种下一棵胡杨,每年秋天,金黄的树叶都会随风飘落,如同当年那面被战火染红的吐蕃旌旗,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十年后,长安朱雀大街的“听风楼”茶雾缭绕。老槐木八仙桌上摆着醒木、折扇,一位白发说书人轻抿盖碗茶,喉间忽地迸出一声清亮:“上回书说到,李将军单枪匹马立于朱雀门前,枪挑太子谋反铁证!”
满堂茶客搁下茶盏,连嗑瓜子的孩童都伸长脖子。说书人折扇“啪”地展开,扇面绘着血染的雁门关:“诸位可知,当时城门下跪的何止太子党羽?那曾献西域美酒的商人,竟是吐蕃暗桩!还有那王猛副将,原是为保亲妹妹性命,才被太子拿捏……”
“后来呢?李将军可被封官加爵?”前排汉子拍案而起。说书人捻着胡须,眼中泛起微光:“太宗皇帝亲迎李将军入宫,要赐他万户侯!可您猜怎么着?李将军只请了一道旨意——在雁门关外,为沈谦校尉立碑,碑上刻着《将体篇》里那句话:‘所谓忠诚,非愚忠于一人,乃坚守心中正道!’”
说到动情处,说书人猛地一拍醒木,震得茶盏叮咚作响:“打那以后,李将军解甲归田,在雁门关教孩童读书习武。每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