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众人脸上的笑容,他深知,这场胜利不仅是智谋的胜利,更是人心的胜利。
雁门关的烽火渐渐熄灭,李昭站在城头,望着辽阔的北疆,心中默念:“父亲,孩儿终于明白了《将体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真谛。为将之道,不在于穷兵黩武,而在于以智取胜,以仁聚心,以信立威。”
月光如水,洒在雁门关的城墙上,映照着这位年轻将领坚毅的面庞。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秉持着这份将道智慧,定能守护好这万里边疆。
三年后的深秋,雁门关外的胡杨染成金红,本该是休养生息的时节,却传来吐蕃与突厥残部结盟的密报。李昭摩挲着案头泛黄的《将体篇》,书页间夹着的狼毫批注早已被岁月晕染,其中“见利不贪,见危不惧”八字尤为醒目。
“报——!吐蕃前锋已至青石峡!”斥候的急报打断了他的思绪。李昭展开新绘制的沙盘,指尖停在峡谷东侧的沼泽地带。那是片被牧民称为“千尺陷”的绝地,表面覆盖着芦苇丛,实则暗藏流沙与暗河。
帐外忽起骚动,一名衣着褴褛的牧民被押解进来。此人自称是吐蕃军营逃卒,愿以吐蕃军粮草囤积地的情报换取生路。副将王猛按剑而起:“将军,此等说辞太过蹊跷!”李昭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亲自为牧民松绑,赐座斟酒:“且说来听听。”
牧民受宠若惊,颤抖着道出吐蕃大军分三路进军,粮草皆藏于虎牙岭的隐秘洞窟。待其退下后,王猛仍满脸疑虑:“将军难道不觉得这‘情报’来得太过轻易?”李昭凝视着摇曳的烛火,缓缓道:“《将体篇》有云,‘饵兵勿食,归师勿遏’,此人言语间虽无破绽,却刻意强调虎牙岭守备空虚,反倒令人起疑。”
当夜,李昭派出两支轻骑,一支佯装突袭虎牙岭,另一支则暗中探查千尺陷周边。果然,黎明时分传来急报:吐蕃主力正埋伏在虎牙岭两侧,只待唐军入瓮;而千尺陷附近,却有零星马蹄印与拖拽重物的痕迹。
“好个声东击西!”李昭冷笑一声,即刻召集众将。他指着沙盘上的千尺陷:“吐蕃自以为熟知我军惯用的伏击之术,却忘了‘兵以诈立’的真谛。明日,王猛率五千骑兵正面迎敌,且战且退,引吐蕃军至千尺陷;我自领三千精兵绕道敌后,截断其退路。”
次日清晨,唐军与吐蕃军在青石峡展开激战。王猛依计且战且退,吐蕃主帅见唐军“溃败”,果然下令全军追击。待吐蕃骑兵踏入千尺陷边缘时,李昭一声令下,战鼓如雷,两侧唐军万箭齐发。吐蕃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