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评选表彰要公平公正,让真正有贡献的人得到荣誉,为大明基建创新树立榜样。”
高拱接着说:“没错,陛下。后续还要加强对新型红砖市场的管理,保证质量稳定,价格合理,让大家都能用得上、用得好。”
新型红砖的成功烧制与应用,为大明的基建工程带来了新的活力。而朱由检并未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地下水道铺设材料的改进,决心开启研制水泥管道的工程计划,以进一步提升下水道系统的性能和耐用性。
这日,朱由检在御书房再次召集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神情专注地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下水道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现用的管道材料在长期使用中,或会出现渗漏、堵塞等问题。朕欲研制一种水泥管道,用于铺设地下水道,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洪承畴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研制水泥管道确有必要,它若能成功应用于下水道铺设,将大大提升下水道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只是水泥的配方研制需耗费大量精力,要尝试不同的原料配比,摸索合适的烧制与加工工艺。而且,生产水泥管道需要专门的模具与设备,这都需要精心筹备。”
杨嗣昌点头附和道:“陛下,洪大人所言极是。此外,研制与生产水泥管道所需资金不菲,除了前期的研发投入,生产设备的购置、场地的租赁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推广使用方面,也要让施工人员熟悉水泥管道的铺设方法,这需要进行全面的培训。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保障水泥管道生产与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孙传庭表情严肃,补充道:“陛下,水泥管道的生产场地选址需谨慎,既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又要兼顾运输的便利性,以降低成本。而且,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高温作业与重型设备操作,安全风险较高,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规范并加强监管。另外,在铺设水泥管道时,要确保与现有下水道系统的顺利衔接,避免出现施工纠纷。”
朱由检目光坚定地看着三位大臣,说道:“诸位爱卿所虑周全,此工程虽困难重重,但势在必行。洪爱卿,水泥配方的研制、生产设备与模具的筹备以及场地选址等工作,就交由你负责。务必组织专业人员,全力投入研发,早日研制出合格的水泥管道。”
洪承畴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召集各方能工巧匠与学者,深入研究,力求尽快找到最佳的水泥配方,筹备好生产所需的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