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嗣昌也说道:“这赶秋节,定能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孙传庭则留意着周围村民的神情,见大家都洋溢着喜悦,心中也跟着放松了几分。】
【朱由检对老者说:“老丈,我们可否留下来一同参加这赶秋节?”】
【老者笑道:“当然可以,客官们能来,那是给我们村子添彩咯。”】
【于是,朱由检等人便在村里住了下来。这几日,他们帮着村民们一起准备赶秋节的事宜。朱由检跟着一位年轻的后生学习编竹篓,准备用来装节日的祭品。】
【朱由检一边笨拙地编着,一边问道:“后生,你们平时都靠编竹篓为生吗?”】
【后生憨厚地笑着:“客官,编竹篓只是我们的手艺之一。农忙时就种地,闲下来就编些竹篓、竹篮啥的,拿去集市上卖,也能补贴家用。”】
【朱由检又问:“那这收成可好?卖这些手工物件,能挣多少钱?”】
【后生挠挠头说:“收成嘛,看老天爷的意思。这手工物件,挣不了太多钱,但好歹能贴补点。要是能多卖点,日子就能好过些。”】
【洪承畴在一旁帮忙搬运东西,听到这话,说道:“或许可以想些办法,扩大销路,让你们的收入更多些。”】
【后生眼睛一亮:“真的吗?大人,您有啥好法子?我们也想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点。”】
【杨嗣昌走过来,说道:“可以试着和城里的商铺合作,或者跟着商队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后生连连点头:“这主意好,我们咋就没想到呢。”】
【孙传庭在不远处帮忙搭建秋千架,喊道:“不过,要注意保证东西的质量,这样才能长久。”】
【随着赶秋节的临近,村子里的气氛愈发热闹。节日当天,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赶来参加。场上,芦笙悠扬,苗歌婉转,姑娘们身着绚丽的服饰,小伙子们精神抖擞。】
【朱由检等人也融入其中,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朱由检看到一位姑娘在吹芦笙,忍不住夸赞:“姑娘,你这芦笙吹得真好,这曲子可有啥讲究?”】
【姑娘羞涩地笑了笑:“客官,这曲子是我们表达喜悦和祝福的,在赶秋节吹,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大家都平平安安。”】
【朱由检点头称赞:“这寓意甚好。不知姑娘可愿意教我吹上几句?”】
【姑娘大方地递过芦笙:“客官若是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