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确实,现在地方牙行有收取牙税,我也有过加强此法施行,为朝廷增加商税,其中一部分留给地方,一部份上缴朝廷。”
\n
魏广德开口道。
\n
明朝中期由于宝钞贬值导致课税司人事经费不足江南地区的课税司也因此被大量裁并,课税司征收商税的任务开始由熟悉当地商业状况的牙商负责征收,牙商的商税征收业务自此开始。
\n
嘉靖年间地方官府对商税的征收进行了改革,商税开始以“门摊科派”的形式由“牙商”和“坐商”平摊税额。
\n
牙商对商税征收的形式也变为按年承包商税,按季度以“包纳税银”的形式将商税上交官府。
\n
不过因为明初对商税税率定的极低,所以各地分配商税都很少,也就没有纳入赋税,而是作为地方收入,牙行的税银直接入地方官府支配。
\n
可魏广德知道,商税其实才是为了财政收入的大头。
\n
现在的大明工商业,早已经不是明初可比。
\n
如果能顺利通过贸易环节,也就是在牙行这个环节收取足额商税,大明的财政收入必定暴增。
\n
但是,要采取此策,首先就得把原来的制度改改,把这部分收益流到朝廷来,而不是按照现在的制度,依旧由地方所得。
\n
此前,朝廷能得到的,也只有钞关的收入,但那更多是通行费,其实算不得商税。
\n
魏广德有后世的印象,后世的税务部门收入,一般都是包含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等多个环节征税。
\n
不过那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工商业空前繁荣的时候。
\n
现在这个时代的生产力,魏广德自认为很难复制原来的那套征税模式。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