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乌斯藏命运的朝会终于散了。
大臣们鱼贯而出,一个个表情复杂,既有对皇帝手腕的佩服,也有对后续巨大工作量(扯皮)的忧虑。
胡濙胡老头夹在人群中,感觉后背的汗还没干透,脚步都有些虚浮。
他今天在殿上可是全程提心吊胆,生怕哪个不开眼的乌斯藏首领再提一嘴“立储”,或者皇帝想起他那天冒死进谏,来个秋后算账。
“胡尚书,请留步。”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胡濙一个激灵,回头一看,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笑面虎侯宝!
老胡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可怕的念头:廷杖?完了完了,立储那事儿果然犯了忌讳,陛下这是要收拾我了?
侯宝微微一笑:“胡公勿惊,陛下口谕,念胡尚书年事已高,为国事操劳,忠心可嘉。特赐辽东百年老山参一对,御窑极品甜白釉梅瓶一只,外加……陛下御笔亲题‘老成谋国’匾额一方,稍后便送至府上。”
“啊?”胡濙彻底懵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
不是抓我?是赏我?还“老成谋国”?这……这唱的哪一出?
巨大的落差让他脑子一片空白,只会机械地躬身:“臣……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曹吉祥笑眯眯地走了,胡濙还站在原地发愣,手里捏着刚领的赏赐清单,感觉像在做梦。
旁边几个还没走远的大臣也听到了,纷纷投来或羡慕、或惊讶、或若有所思的目光。
王直走过来,拍拍胡滢的肩膀,低声道:“胡兄,你这步险棋……好像走对了啊,陛下这意思……深得很呐!”
胡濙这才缓过神,擦了把额头的冷汗,心有余悸又带着点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后怕:“阁老……我这心里……还是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啊!”
他明白,皇帝的赏赐,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安抚他“为国事操劳”的忠心(提乌斯藏的事),警告他“老成谋国”(立储的事点到为止,别再瞎折腾)。
这“老成谋国”的匾额挂在家里,既是荣耀,也是紧箍咒啊!看来立储这事,陛下心里有数,但时机未到,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是消停点好。
胡濙决定,回去就把那几份在家里润色了好几天、准备再次劝进立吴王为太子的奏章……塞进灶膛里烧了!
与此同时,坤宁宫却是一片温馨的景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