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一把将朱见沥抱了起来,举得高高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骄傲和激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壮儿,你想要什么奖赏?只管和父皇说!”朱祁镇高兴道。
朱见沥歪着头,看了看他的父皇,想了想道:“父皇,我想……嗯,我想明天不要有人来叫我起床。”
“哦?为何啊?”朱祁镇有些纳闷。
“每天寅时一到,母后就让人来叫我起床,我都睡不醒呢,就要爬起来去文华殿读书……”朱见沥越说声音越小,心里发虚。
朱祁镇闻言一滞,看着儿子可怜巴巴带着乞求的神色,叹息一声,其实他心里也非常痛恨这种所谓闻鸡起舞的教育方式,一个七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被叫起来学习,简直是非人的待遇!
于是笑道:“壮儿,你想饱饱的睡一觉?”
朱见沥认真的点了点头。
“好,父皇准了。”说罢,转身对一旁的太监吩咐道:“去告诉翰林院那几个学士,以后每天辰时再到文华殿教吴王读书。”
说着,又对侯宝道:“去告诉皇后一声,就说这是朕说的。”
侯宝应声,伸手将朱见沥小心的抱了过来。
他转向胡滢,笑了笑道:“胡卿,听见了吗?连七岁的稚童都明白的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乃大明天子,是天下万民之主,乌斯藏,怎能有如此多的‘王’?!”
胡滢被皇帝的气势和吴王那句石破天惊的话震得心神激荡,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躬身道:“陛下圣明,吴王殿下天资聪颖,实乃社稷之福!然……乌斯藏情形特殊,自太祖皇帝以来,便行羁縻之策,册封诸王及法王,使其各自为政,互相牵制,而尊奉大明为共主,岁贡不绝。此乃因地制宜,以安其心……”
“因地制宜?”朱祁镇脸上的笑意没了,只剩下冷峻:“胡卿,你熟读史书,当知羁縻之策,不过权宜之计!前元如何控制吐蕃的?靠的是帝师、宣政院!是实实在在的驻军和流官!
羁縻羁縻,羁得住一时,能羁得住百年、千年吗?帕木竹巴与藏巴汗,表面尊奉朝廷,实则互相攻伐,争夺土地属民。
三大法王、五大教王,各自坐拥僧兵信众,俨然一方诸侯!
他们今日能联合起来朝贡,焉知他日不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靠几封敕书、几件赏赐维持的‘归附’,根基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