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气。然而,国风音乐始终属于小众领域,平日里,她的作品虽能收获圈内人士的赞誉,却难以获得广泛关注,每次发布新歌,播放量和讨论度都停留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一次,《白露寄相思》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李雨桐心里十分清楚,完全是沾了图南与秦老这场 “世纪对决” 的光。当图南的《青花瓷》与秦老的《江南织梦》在各大平台掀起国风热潮时,作为同类型歌曲,《白露寄相思》也跟着获得了更多曝光机会。
李雨桐明白,这不仅是幸运,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她确信图南与秦老的这场 “世纪对决”,必然会让更多的歌迷喜欢上国风音乐,从而推动国风音乐的发展。
于是,她急忙召集团队开会,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趁着这波热度,我们必须乘胜追击!”
像李雨桐这般后知后觉的情况,在业内并非个例。
不少独立音乐人、小团队,都是在热度已经铺天盖地时,才匆忙搭上这趟顺风车,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那些大型娱乐公司,早在五月中旬,当图南和秦老双双宣布将发布国风歌曲的消息传出时,便已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大型娱乐公司的会议室里,灯光彻夜长明,高层们围坐在一起,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策划方案,激烈地讨论着、谋划着。
他们动用旗下庞大的资源网络,早早便开始布局。
先是安排专业的市场调研团队,深入分析图南与秦老过往作品的受众群体、音乐风格特点以及市场反响,以此为依据,精准定位自家艺人或即将推出作品的目标受众。
紧接着,创作团队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们日夜钻研国风音乐元素,力求创作出既能紧跟这股热潮,又独具特色的作品。
有的公司,为了在编曲上突出重围,不惜花费重金,邀请国内顶尖的民族乐器演奏家参与录制,从悠扬的古筝到激昂的唢呐,每一个音符都精雕细琢;在歌词创作方面,更是召集了一众文学功底深厚的词作者,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灵感,反复打磨,只为呈现出最具韵味的国风歌词。
在宣传推广上,各大娱乐公司更是不遗余力。他们提前与各大音乐平台、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预定黄金广告位、热门推荐位。
在新歌发布前一周,便通过旗下艺人的社交账号,陆续发布与国风音乐相关的预热短视频,或是分享自己对国风音乐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