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臣已收集了市面上大量皮革,加上府库库存,预计三个月内,臣可生产五万个此类水囊。"萧何汇报。
赢欢对萧何的回答深感满意,赏赐了一件青铜饰品,鼓励他继续努力。
“你看到为何要统一尿脬的样式和尺寸了吗?因为皮革外衣的规格也需一致。”赢欢解释道,“这样做能保证后期缝制时无缝对接,这就是集约化生产……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国师深思熟虑,韩信佩服。”韩信真心实意地表示敬佩。
韩信提到,以前家乡的手工艺人各自擅长一门技艺,却不愿传授,而军队则不然。“国师不可小觑这些琐碎技能,一支军队,主力负责冲锋,次级部队负责警戒和休整,后勤保障由体弱者完成,这样的军队才能随时保持战斗力。”他兴奋地阐述。
赢欢惊讶于军队的分工协作,他认为军队理应如此:划分兵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然而,韩信告诉他,秦军更强调个人携带物资,老兵指导新兵作战,一旦损失过多新兵,军队整体实力便会大打折扣。经验丰富的老兵才是真正的精锐。
没想到韩信应对自如,将他所知的秦灭六国期间的重大战役如数家珍般讲述出来,赢欢发现韩信确是可塑之材。然而,冯锦锦在一旁插话道:“你这般聪明,为何在淮阴老家竟落到几乎饿死的地步?只要稍加勤奋,温饱自足并非难事。”冯锦锦曾听赢欢提及韩信曾险些沦为乞丐,现在看到他机敏过人、口才出众,断定他若非出身贫寒,便是经商也能胜任。
韩信略带歉意地说:“ 有所不知,我家本有几亩薄田,母亲去世时,为筹办丧事只得变卖家产。”“乡间谋生不易,失去田地后,我只能忍饥挨饿。至于军事之事,乃是听闻他人讲解,因无钱买书,便常与退役老兵交流。”冯锦锦身为权贵之女,从未体验过疾病缠身、无钱治疗的困苦。
听完韩信的述说,赢欢更觉同情,立刻赏赐他五千钱以备日常所需,并赠送一本精装版《孙子兵法》,嘱咐他闲暇时细细研读,汲取其中精髓。送别韩信后,赢欢忽然想到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如今已有两人投效,招募张良的事刻不容缓。然而张良此刻身在何处,无人知晓。
历史上,张良初次亮相是在博浪沙,因刺杀始皇而闻名。尽管他的策略与项羽相似,但行动过于张扬,刺杀副车差点成功。与项羽被捕不同,张良虽败犹能全身而退,正是高手风范,智斗而非力拼,策划周密,进退有据。
然而此刻,秦王已乘船出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