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战爆发之初,僧格林沁发现,清军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击溃湘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湘军的部队正在渡过沙河,河的北岸只有不到两万五千名湘军士兵,湘军大部分都都在沙河南岸!
如果他能赶在湘军的主力部队渡过沙河,赶到北岸来之前,将这支两万多人的湘军部队吃掉的话,那么此战清军必定能重创湘军!
于是,僧格林沁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的下令,分出五千名骑兵,赶到河边去骚扰后续渡河的湘军,其他部队全部集中在沙河北岸,围攻这支落单的湘军部队!
他的用意很明显,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吃掉这支部队!
清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空前猛烈,为了能尽快的结束战斗,数以万计的清军士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轮番向守军发起进攻。
一时间,战场上炮声如雷,杀声震天。
不到半个小时,战场上的尸体就堆积如山,整个沙河都被染成了鲜红色!
原本人数较少的湘军,在这样的惨烈厮杀中应该会处于绝对的劣势才对,清军此战集中了全部的兵力,总兵力是他们的四倍不止,而且他们还遭到了三面围攻,每一边的防守压力都非常大!
但是,僧格林沁的运气很不好。
此战他的对手是湘军的第一猛将鲍超,而且这支湘军装备了超过五千4.3支新式步枪和100多门新式火炮。
犀利的火枪和猛烈的炮火弥补了湘军兵力不足的弱点,主将的勇猛又激励着士兵,让他们能暂时顶
住敌军的围攻而不崩溃。
只是,随着弹药的持续消耗,加上己方伤亡的不断增多,湘军这边颓势渐现,如果得不到援军的支援的话,他们极有可能会全军覆灭!
曾国藩显然也看出了对方的意图,也看到了局势的不利。
所以他不顾部下的劝阻,亲自带兵顶着清军的枪林弹雨渡过了沙河,来到了被三面包围的湘军部队
中间。
尽管曾国藩并未带多少援军过来,但是他本人的到来,却给湘军的士兵带来了极大的鼓励,让处于绝境之中的湘军士气高涨,死死的抱成团,像是一块坚固的顽石一样,任凭清军如何风吹雨打,都无法被淹没!
一夜恶战之后,沙河桥战场上尸体堆积如山,到处都是清军和湘军士兵的尸体。
此战湘军损失惨重,全军上下一共阵亡了超过五万人,其中鲍超的先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