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没问题。”
郑大夫,名为郑钧,四九城里的名医,今年五十多岁,国字脸浓眉大眼,太阳穴外突精神健旺,寸发,乌黑发亮没有一根白发。
第一印象不像大夫,更似武将!
一眼看上去就让何雨柱心生敬畏。
郑大夫见何雨柱和自己对视神情自若不卑不亢,模样也是周正,心中便产生了喜爱之心。
郑大夫把药方交给郑朝庆,严肃的说道:“两句话,把事儿说明白了,然后去找你的朝山大哥,让他到前边来抓药。”
这语气,这做派,我严重怀疑你是军人转业当的大夫。
何雨柱在心中如是吐槽。
却见向大夫又把目光转向了何大清夫妇,发现他们并不是很急之后这才又看向了何雨柱。
“叔儿,这小孩会背《汤头歌》,您把他手下当徒弟吧。”
一句话说完,郑朝庆撒腿就往后院跑。
何雨柱也不得不佩服一句,还真是雷厉风行啊!
郑大夫听了这一句,眼睛微微睁大,不是不敢置信而是欣喜!
收徒弟最好是从小就收,只要孩子能生活自理,有学习的意愿,有学这一门学问的潜力,那是越小越好。
前提是家世清白!
这样的徒弟最好能留在家里从小培养,这一种徒弟又叫儿徒。
可话又说回来了,虽然收徒是越小越好,但是也有个极限,一般七八岁就算是最小的了。
可眼前这孩子的,打眼一看就只有四五岁,要是没有家学渊源,打哪学来的《汤头歌》呢?
带着疑惑,郑大夫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是来是来拜师的吗?你把《汤头歌》背一段我听听。
“郑大夫您好,这是我家的孩子,大名何雨柱,小名傻……,那个啥,小名叫柱子。”
这时何大清和浦霞也来到了柜台前边,闻听郑大夫有收徒的意思,赶紧说道。
“原来是何师傅的爱子,何师傅家传的手艺闻名四九城,怎么想起让孩子来我这拜师了?”
“实不相瞒,郑大夫我们是来看病的,不过您老人家要是收下这孩子我们夫妻两个是求之不得呀!”
何雨柱心中既好气又好笑,你们一个要收徒一个想拜师,问过我的意见没有啊?
你们三个看我干嘛?我脸上有花吗?
浦霞赶紧拉了一下何雨柱,“柱子赶紧给你师父背那什么歌,快!”
嘿,人家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