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信道:
“看众位施主面生,口音还各有南北东西,当不是本乡人士吧?”
陈叔道:
“法师见识广博,我们是来此处游玩的,确实不是本乡人士。”
弘信点了点头,又见两个小和尚托着托盘过来,便道:
“请先用茶。”
“请!”
“多谢法师!”
两个小和尚一一为众人倒茶,弘信介绍道:
“这是园门口这两株茶树上采下的新茶,虽比不得茶山上的好,却胜在清新解渴,就是苦了些,希望各位不要嫌弃。”
人家好心奉茶,哪怕只是一碗茶沫子,大家也不会挑剔。更何况这茶其实很不错,茶香浓郁芬芳,还未入口,只是嗅到茶香,就已经让人产生把茶喝下去的欲望了。
饮茶入口,茶香浓,味淳厚,苦涩味确实也重了些。
年轻人味觉更敏感,确实是不太喜欢滋味过苦的茶。不过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经常干重活的人,口味是会重很多的,他们更偏爱具有刺激性的饮食,也对茶水的苦涩更能包容。
李叔道:
“瑕不掩瑜,苦是苦了些,但也是难得的好茶了,解热消渴还是这样的茶水才最好。”
陈婶道:
“和我娘家门口种的茶很像,我从小就喝这样的茶,一时间倒是恍惚起来,居然有些想念孩子们的外公外婆了。”
弘信道:
“阿弥陀佛,思亲念旧,人之常情,哪怕是老衲修持了大半生,到了如今这日薄西山之时,看到我这两个才总角的徒儿,也总不免想起孩提时代的人和事。
日日修禅颂佛,老衲亦不免恍惚,常有那么一个刹那,全然忘却所有,只记得血脉至亲的种种慈爱温暖,久久无法入定。”
听弘信如此言说,林风庭并不如何惊讶。人就是人,不是完完全全的佛。佛是人性的一面,光明至善,向善之心可以坚定,戒律修持可以坚守,可却无法时刻都有大智慧。
大智慧是佛的常,却不是人的常。清心净心,寡念无欲,这是僧人和道人一致追求的。可有人就会有欲,向善求仁是欲,求智慧普渡众生是欲,守宁静遵自然也是欲。
事事无求,不悲不喜,无念无欲,但同时也无心,已至虚无。当一切归向无归拢,那时也不再有普渡,不再有仁善,也不再有一切智慧光明。
陈叔听妻子说想念父母,脑海中也浮现出两个慈祥老人的身影,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