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对你们的能力,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排名!”
王忠说的都是基本的职场礼仪,陈羽听起来感觉听了一番废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那一贡士听了之后,却犹获至宝一般,连连点头,将这番话谨记于心。
虽然陈羽感觉听起来没什么用,但还是打起来十分二的精神。
毕竟,他将要面对的乃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马上帝王——永乐大帝!
陈羽对这位大明天子的了解,可以说很多,也可以说很少。
因为他的那些了解,大多都来自于后世的书本,以及各种遗留下来的史料记载。
但文字对古人的记载,尤其是对那种丰功伟绩的帝王记载,终究显得是那么苍白。
根本没有眼见为实的那种有血有肉。
王忠身为朱棣的贴身宦官,对于朱棣的喜好肯定是了如指掌,要是能问出皇帝的喜好,那就舒服了。
可陈羽一想到王忠方才的行为,并没有继续问下去。
王忠走到台阶前,将一位上上等的贡士唤了进去。
王忠带人进入奉天殿之后,众贡士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而陈羽则是背负着双手,在台阶前来回踱步。
恩科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之为贡士;而恩科的最后一场考试殿试,录取者被称之为进士。
会试榜单虽显示第一名会元,但本质上是不分排名的;而殿试却都有名次;通常分为三甲。
一甲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其实考生到了殿试这个阶段,不管殿试的表现怎么样,都可以留在朝中,加入翰林院,等待真正入朝为官的机会。
这一点相较于科举制刚刚出来的时候,要好很多。
科举制在宋朝之前,殿试的淘汰率很高,不仅高,只要没有考取进士,那么就与做官无缘。
可后来,在宋朝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贡士,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
因此,北宋朝廷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但对科举进行改革,就要考虑蛋糕的重新分配,于是十几年的时间,对于科举的改革一直没有进行下去。
直到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不亚于黄巢的狠人——张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