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备诸福之隆也。)
单看开始的这头一句话,
朱棣笑了笑,他没想到陈兄弟也有拐着弯夸赞自己的时候。
(苟不能然,则名且不足,尚何诸福之有哉!古之人有行之者,岂有周之武王乎?
自今观之,太王肇荒作之基,王季勤王家之事,则周之王业,固始于此矣;
文王诞膺天命之隆,以抚方夏之众,则周之王业,已创于此矣;)
朱棣看到这里的时候,嘴角不受控制的翘起。
陈兄弟也太会了!
这段看似是在强调周文王乃天命所归,实则是在强调周朝、明朝的正统性。直接破除了“篡位陷阱”,把继承父辈的业,具体解释为修德行仁的善业王道之业,而不是去图谋篡位的业。
朱棣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称赞道:
“好,写得好啊!”
(夫以武王伐纣宜若失其名也,然人皆知其为应天顺人之举,而无利天下之心,则武王之名于是而益显。)
朱棣看到结尾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
他最害怕的就是靖难上位的名声,可人家陈兄弟这句话一出,直接强调武王伐纣/朱棣靖难的正当性。
此乃顺天应人!
全部看完,朱棣兴奋的捏紧拳头。
他感觉若大明没有自己的奉天靖难,那就是违背上苍意志,与天道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还有违孝道。
所以,这个靖难,打的对,打的好!
至于其他考生会如何写,朱棣不用猜也知道,大概率是要贬低一波建文那个小王八蛋。
可陈兄弟呢?
整篇文章没有丝毫建文的影子,但自己看了之后就是舒坦。
简在帝心!
简在帝心啊!!!
策略的第一道题看完之后,朱棣还是没有看经史子集的部分。
他清楚,所有题目中,能够拉开各位学子成绩,并且能够体现出才能的,乃是策略的第一题与最后一题。
所以,
他看完了第一道题后,直接来到了最后一道策略题。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
(…………)
半晌之后,
朱棣心中震撼不已,头皮发麻!
怪不得陈兄弟之前能够全方位向自己分析程朱理学的弊端,与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