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136章 我知道一条小路
\n
汉军已经把营寨推到了辰龙关外,算是把辰龙关出关的路线彻底堵死。虽然还有另外三关尚在,但这三关都不如辰龙关好守,兵力也驻扎不多。
\n
杨芳尝试下令,让这三关的守关将领,带着军队过来辰龙关。
\n
因为汉军的目标就是辰龙关,守其它三关没什么用,还不如集中兵力,先把汉军击退,这样辰州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n
很可惜,没用啊!
\n
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还是在于杨芳的籍贯出身,他是贵州人,对湖南本地的清军来说,就是外省来的客兵,并不算得上是他们自己人。
\n
再加上,杨芳起家也不是走的正经路子,他是读书人考不上进士,所以半路参军,而提携他的猛将杨遇春,是个武举人材官。
\n
什么叫材官呢?就是民兵乡勇,只不过是官府设立的民兵乡勇,不是地方临时募集的团练乡勇。
\n
这就是为啥清军的军队编制,既有千总,又有外委千总,这外委意思就是战时增设,也就是把材官预备役顶上去了,给个临时工编制,要不然算是非法募兵,形同造反。
\n
杨芳调不动另外三关的军队,他这守备官就跟特么假的一样。
\n
“关里的清军兄弟都听着,大家伙都是自家兄弟,何苦要为当官的卖命呢?”
\n
“你们看,我们是满洲人,连我们都能投降,你们为啥就不敢投了?现在投降,遭殃的还只是当官的,等破了关城再投降,那你们可就惨了。”
\n
“弟兄们,这大清快完了,你们可能不知道,觉得当今天下只有汉人百姓是苦哈哈,但咱实话告诉你们,连咱们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